點股壇:地鐵只宜作收息對象

點股壇:地鐵只宜作收息對象

地鐵公司(066)中期業績大跌93%,是各項因素形成,並非完全是經營地鐵的負面影響,部份亦是短期性因素,因而地鐵股價變動不大。
地鐵上半年盈利只有1.13億元,減93%,每股盈利2仙,中期息14仙,與上年相同,大股東(政府)已同意選擇新股作為股息,實際派發現金股息不多。
沙士影響地鐵載客量,其中以機場快線尤甚,雖然將軍澳支線去年下半年通車,地鐵行車線乘客仍減3%,連同優惠,車費收入減少3.47%,機場快線收入更減36%,車站內商務及其他業務收入增8.2%,租務及管業則持平,總收入仍減少4%,營業支出則增5.5%,未計折舊前經營利潤為18.14億元,減少11.6%。
將軍澳支線通車,未能為上半年帶來收入增加,原因是已被沙士因素所抵銷,支出反而增加,其中折舊及利息支出增幅更大,地鐵已重估資產使用期,使折舊支出減少,只增4.3%至11.93億元,去年下半年則達23.27億元。該支線的資本投資,通車前列作資本開支,通車後則列作正常開支,增4.44億元。
物業發展利潤期內入帳只有6.78億元,減48.4%,主要由遞延收益撥進。因會計政策及稅率上升,產生遞延稅項開支3億元,是一次過支出。期內盈利減14.99億元,主要是經營利潤減2.4億元,物業發展利潤減6.36億元,淨利息支出增4.4億元,稅項較前增1.2億元。

下半年業績可轉好
下半年展望,國際金融中心二期可帶來利潤30億元,另外多個地盤相繼入伙,也帶來貢獻,而沙士過後,下半年車費收入將多於上半年,相信全年盈利高於去年,可維持派息42仙。
九鐵交出鐵路上蓋地盤,地鐵不效法是必然的事,兩鐵股東架構有別,物業前景仍不明朗,「可加可減」車費基準雖與地鐵無關,但相信加價也相當困難,目前持有地鐵只宜作收息(4.5厘)用途,增值受限,前景看兩鐵合併條件而定。
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