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haelR.Preiss筆記:美股中期表現看俏

MichaelR.Preiss筆記:美股中期表現看俏

美國企業公布次季業績的高峯期過後,相信不少投資者的腦海中都會縈繞着一連串的問題:美股今次的升浪是否過了頭?升勢是否過急?又或者今次升浪是否已為另一次漫長牛市揭開序幕?不少懷疑派仍在爭論,指即使美國政府用盡一切手段刺激經濟,但實質經濟並沒有太明顯的改善,美國要帶領全球走向復甦,路途看來仍然遙不可及。

縱使有不少報告指美國經濟表現並不差劣,復甦更已在望,但聯儲局主席格林斯潘最近提出了對通縮威脅的關注,可說是向對美國經濟懷有憧憬的投資者淋了一頭冷水。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布殊政府在今年下半年將會不惜一切維持經濟動力,不會容許通縮浮面。

對伊戰事有後遺症
伊拉克戰事迅速完結,理論上可以紓緩地緣政治局勢緊張,亦令美國經濟前景轉趨明朗,但很多分析家和交易商皆認為,美國經濟前景和戰事本身的長期發展皆充斥着變數。前車可鑑,從老布殊的身上,小布殊理應吸取到教訓:贏了戰事,大選仍可以落敗。
無論從任何一個角度看,整場伊拉克戰事皆可用「成功」二字形容。這場戰事更為小布殊在政治舞台上賺取了不少聲望,直至經過數個月的搜查,仍找不到布殊賴以出兵的藉口──即伊拉克被指擁有的所謂「大型殺傷力武器」,才令形勢出現轉變。全世界均忍不住揣測,究竟美國的軍事情報真是如此拙劣,還是大家都被美國所誤導,成為了美國鏟除侯賽因的幫兇,而美國出兵的目的只是想壓低油價。

刺激經濟當務之急
小布殊心中亦明白,要在2004年的總統大選中成功爭取連任,便必須大力振興經濟。很多分析家預期,刺激經濟的措施(部份人稱之為「布殊推動」)在今年下半年將包括:維持低息率;口不對心地一面口呼支持強美元政策,一面讓美元延伸弱勢;致力改善營商環境,保持美股上升的勢頭。當然,刺激經濟手段尚包括財政政策上3500億美元的減稅方案,當中大部份措施會在明年11月總統大選前推出。

創造職位方能對症
按照布殊的如意算盤,減稅後國民口袋裏多了錢,便會加強消費信心,而消費增加則可以提升企業盈利,進而令股市受惠。整個過程可以製造更多的稅收,足以抵銷減稅的損失。
不過懷疑派則持不同看法。他們認為今次經濟滑坡的源頭並非消費減少,故透過減稅刺激消費只會增加國民的負債,並非令經濟起死回生的良方。真正能刺激經濟的方法是鼓勵企業重組和擴張規模,以創造更多的職位,因為職位減少才是問題的癥結所在。
不過,由於今次減稅包括了把增值稅和股息稅降至15%,措施足以刺激企業增加投資的意欲,故我認為可以幫助經濟重拾活力。縱使是暫時性質,但股市仍可以因經濟轉佳而上揚,美國國民的口袋亦確實可以多了錢傍身,心境亦更加愉快。
自從美元在2002年初觸頂後,兌主要貨幣至今已調整了超過20%,其中兌歐元的跌幅尤其矚目,但布殊政府並沒有人對此表示過不悅,反而有人曾提出美元弱勢可以增強競爭力。雖然弱美元、企業盈利和資本開支等相互之間存在了時間差距,但一些以出口為主的跨國企業如製造業和農業等的盈利因此而上升,對美股仍可產生利好作用。

能源價降助益最大
伊拉克戰事結束至今,油價仍起伏不定,但最少已跌至低於30美元一桶,遠離戰前曾逼近的40美元關口。只要伊拉克油田恢復生產,而石由出口國組織的生產配額又能維持,油價可望進一步滑落,對全球經濟復甦必有助益。
當然,我們不可忽略格林斯潘最近曾發出有關天然氣可能供求失控的警告。由於石油市場愈來愈波動,很多工業用家已改用天然氣發電,以致天然氣價格自去年初至今已急升了145%。一旦工業生產回復舊觀,而夏熱冬冷的情況又愈見極端的話,天然氣價格隨時進一步飆升,成為經濟復甦的絆腳石。
由於職位及資本支出並沒有隨同出現,令不少人質疑今次經濟回春的力度,但正因如此,我更加相信今次的復甦可以持久。
金融市場往往牛熊交替,並由貪婪和恐懼所推動。很多人會怕輸,但更多人會怕執輸蝕底。既然有那麼多的利好因素,經濟和企業盈利不難回復增長,在爭先恐後的怕執輸心理作祟下,股市會因更多熱錢湧入而延伸升浪,並因骨牌效應而得以更上層樓。
經過反覆推敲,我相信在紀錄低利息水平、弱美元、燃油價格滑落,再加上消費信心增強、開支增加、銷售展望佳,公司利潤前景秀麗等種種利好因素推動下,美股的中期走勢自然可以看高一線。
﹙本欄隔周逢周一見報﹚
*本欄作者是瑞士CFC證券首席經濟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