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戰理論:路向正確復甦在望

實戰理論:路向正確復甦在望

上周以「香港有希望」為題,指出香港將受惠於近期之一系列有利經濟措施,絕對有希望否極泰來。近日每當乘搭的士之時,都向司機們查詢生意狀況,他們一致反映出生意明顯好轉,而近日的士車租亦有所回升。
的士及酒樓業之興旺,很多時是受股市表現所影響,近期股市暢旺,或多或少都會對零售及消費市場產生利好刺激。股市上升對投資者而言產生了財富增長之效應,令市民之可動用財富增加,只要每一個人多消費1元,對整體經濟就產生一個乘數效應,則經濟自能有所增長。
自金融風暴後,特區政府政策本末倒置,大力鼓吹市民買樓,以承托樓價及協助發展商銷貨,不斷推出首置貸款去吸引市民入市。從經濟效益而論,實在是錯用資源,既未能為面對結構性轉型之經濟創出生路,更令市民之可動用資金劇減。簡單地說,一個家庭在買樓前是有一筆現金儲蓄的,買樓後非但沒有現金儲備,兼且還要成為有負債一族,每月承擔一定數目的利息支出,造成的結果就是緊縮開支、減少消費,令經濟構成惡性循環。

恒指未來一年見萬三
去周大陸正式放寬個人來港旅遊限制,為香港的消費市場締造了無限商機,可以說是最直接有效刺激香港經濟的措施,較諸甚麼「托市9招」來得立竿見影。當市道向好,經濟狀況企穩,再配合「更緊密經貿關係」之安排,香港經濟重納升軌指日可待。數周前筆者曾指出,港股開始有步入牛市的訊號出現,當時所持之理由只是從美元見底並步入升浪,促使資金流向帶動股市上升,產生財富效應而推動經濟所致。現在再增添了放寬旅遊限制及CEPA效應,可說是相得益彰,港股大升浪可期,估計未來一年恒指有望上試13000點。
其實整個局勢之轉捩點是「七.一遊行」,催化劑是「沙士事件」及「國安法立法」,沙士事件使氣餒絕望的香港人重燃了互相關心互相幫助之團結心,藉反對23條立法於7月1日向政府表達不滿,促使一些真正有效的救港措施正式落實。其實要挽救經濟很簡單,就是開源,不斷製造商機,令市民有拼搏的機會。政府過去兩個月推行的措施,如CEPA、放寬旅遊限制,以及賭波合法化,便即時在市面上產生了作用。
沈振盈 訊滙證券董事總經理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