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第2季國內生產總值上升2.4%,比第1季的1.4%為高,顯示經濟正恢復動力。港股方面,恒指高企於10日(10060)及50日(9780)線,顯示上升趨勢完整,投資者如打算投資3個月或以上,筆者建議買入及持有。至於即市或短線炒家,可採取波幅買賣策略。8月份,預料波幅將徘徊於10000至10500之間,支持位上移至50日線。
房屋及規劃地政局局長孫明揚披露及澄清政府的私人樓宇供應數據,預測未來數年可出售物業單位約為7.9萬個。然而,吸納積存及新落成單位所需時間要視乎另一重要因素──需求。參考過往數據,去年吸納量約2萬個單位,過去10年每年平均吸納量約2.2萬個。即使假設每年售出2.2萬個單位,市場仍要4年才可吸納積存及新落成的單位。上周五地產股反彈,但筆者預期地產股未來頂多只與大市同步,若經濟轉好,地產股股價會跟資產折讓收窄,例如新地(016)會上試去年12月下跌底部,股價可見50元,即與資產(63元)折讓約20%。
地鐵(066)上周四公布2003年度中期業績,純利大跌93%至1.13億港元,遠低於市場預期的4億至8.6億港元。導致地鐵純利大減的主要原因是:
(1)入帳的物業發展溢利遠少於2002年度同期;
(2)非典型肺炎打擊鐵路業務及本港經濟。
展望未來,地鐵線的收入預期可保持穩定,但機場快線可能仍要一段時間才可復甦。下半年物業發展收益將會大為好轉,因為地鐵披露,國際金融中心二期將為下半年帶來溢利30億港元。
九鐵提出交還鐵路上蓋物業發展權予政府後,港府亦希望地鐵交回鐵路沿線的物業發展權,然而,地鐵的情況較為複雜,因為地鐵是上市公司,需要顧及小股東的利益。對地鐵的股東而言,如政府真的收回地鐵物業發展權,公司的商業模式將完全改變,令到公司在未來鐵路營運及發展方面處於不利位置,因為地鐵現時以物業發展的利潤支持經營鐵路業務。
此外,市場也關注政府的鐵路政策,例如票價可加可減機制及與九鐵的伸延線。鑑於地鐵面對高政策風險,業務前景不明朗,我們建議沽出。走勢方面,股價跌破10及50天日線,14日RSI正向下移,顯示下降動力加劇,跑輸大市,目標價8.4元。
國股企中,筆者看好相對落後的浙江滬杭甬(576)。2003年預期PE16倍,息率5厘,現股價相對資產折讓31%(2002年每股資產值4.95元),屬吸引水平。非典導致4及5月份的公路車流量大減,但於5月底及6月份已回升至接近正常水平,過往3條高速公路的車流量均保持雙位數字增長,滬杭甬高速公路進行維修工程已經完成,流量回復正常。國內生產總值及汽車普及率上升,提高了收費公路的使用率及需求,目標價4.15元。
李錦 新鴻基證劵策略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