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心無羊 - 鍾偉民

吾心無羊 - 鍾偉民

《古學千金譜》有一段話,說「心」和「物」這回事。
心,總是隨物隨景而轉;一轉,就亂;於是,一向注重怎麼調心。
「從古高人只是心無凝礙,空洞無崖,故所見高遠,非一切名象之可障隔,又豈俗物之可妄干。有時而當靜境,靜也,即動境亦靜。境有異而心無異者,遠故也。心不滯物,在人境不虞其寂,逢車馬不覺其喧。籬有菊則采之,采過則已,吾心無菊……」古人「所見高遠」,是因為「心無凝礙,空洞無崖」。
佛說:「不要心隨境轉。」要不轉,心就要能靜;心靜,「即動境亦靜」。我不是古人不是佛,我也曾說:「重要的,不是能走得多遠,是能看得多遠。」我們學習,我們修練,我們經歷挫折,目的,就一個:為了看得遠,為了「所見高遠」。
看得遠,看到因果,看到事情的「始」,就知道「末」;知道始末,心就不凝不滯,就可以「在人境不虞其寂,逢車馬不覺其喧」。能做到不怕寂,也不覺喧,對今天我這一個開店的人來說,太重要了,太逼切了:店在路邊,外頭人車亂竄,我怕喧鬧,心好煩;裏頭,烏蠅飛來飛去,我怕枯寂,心更煩。
「吾心無菊」的境界,太高遠,太美麗,忽然間,可望不可即;反而想到這麼一句:「店有羊則宰之,宰過則已,吾心無羊。」心,越來越壞了,無商不奸,無商不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