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種族主義阻以巴通婚

以色列種族主義阻以巴通婚

猶太人受過德國納粹種族迫害之苦,現時卻將種族歧視加諸巴勒斯坦人身上。以色列國會周四通過新法例,阻止跟以色列人通婚的巴人在以色列居留;換言之,夫婦倆只能搬離以色列居住,否則就要鴛鴦分隔兩地。人權組織批評新婚姻法種族主義、不民主及歧視。

新例只針對巴人,其他與以色列公民通婚的外籍人士,均可獲以色列公民身份。但受歧視者還包括以色列國內一百二十萬巴勒斯坦裔公民,亦即「以色列阿拉伯裔」,與巴人通婚者大多數是他們。

子女滿12歲也要離開
根據新例,西岸或加薩地帶的巴人與以籍阿裔結婚,不會獲以色列公民身份或居留權,夫妻如要住在一起,只能由以籍阿裔搬往這些佔領區;他們的子女若滿十二歲,亦不獲准繼續居留,須離開以色列。估計受影響家庭達二萬一千個。
國際特赦組織和人權監察組織曾聯名致函以色列國會,促請議員對法案投反對票。國際特赦指出:「草案阻止以色列公民和巴人配偶一家團聚,極不公平。如此公然的種族歧視……顯然違反國際人權法。」但以色列政府力促通過法例,結果法案以五十三對二十五,另有一棄權票而通過。

被責保安為名歧視為實
對於提出這法案,內閣部長埃茲拉解釋:「法例是為保安而設。自二○○○年九月以來,我們發現以籍阿拉伯人和西岸加薩的阿拉伯人,與恐怖襲擊大有關係。」
人權資訊中心反駁,九三年至今有超過十萬巴人透過婚姻入籍以色列,其中僅二十人涉及襲擊,安全顧慮不能證明新例合理,只是用來「掩飾真正原因──種族歧視和人口結構」。以色列右派擔心,佔全國人口五分一的以籍阿裔,人口增長速度超於猶太人,會破壞以色列作為猶太人國家的身份。
「我們多半要躲躲藏藏」
以籍阿裔穆阿邁爾對新例「大失所望」。他去年成婚後,巴人妻子一直要匿藏起來。「我們多半要繼續躲躲藏藏。」他說。
英國《獨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