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絮語
董伯七月十七日表示,要以他「與各政黨、各主要界別、傳媒及輿論領袖等進行會晤」,作為他對七一遊行的回應。各項會晤在本周進行了。其中尤以同民主派及傳媒的會晤,較受注目。董伯自始至終少說話,多聆聽,並保持微笑的祥和姿態。
如果拈花微笑的歡喜佛姿式,就是對市民訴求的回應的話,那麼市民要特首來幹甚麼,家中供一個歡喜佛不就行了?
………………………………………………………
民主派與傳媒代表都向董伯提到市民對普選的訴求,董伯回應已看到有這種要求,未來會作徹底諮詢。
問題是,經過二十三條立法的諮詢後,市民連政府的「徹底諮詢」都不相信了。二十三條立法諮詢的「意見滙編」可以把多數人反對立法說成多數人贊成,還有甚麼騙人的諮詢做不出來?
………………………………………………………
董伯談到財政司司長的人選,說「我請人請最適合的人,不是看他能力,要考慮TeamWork(團隊合作)」。
這段話的背後含意是:過去兩周他找不到有能力的人答應擔任財爺職位,只好想法找能跟他合作(即聽話)的人。
………………………………………………………
曾鈺成說,由於現時並無涉及財政和保安的重大決策,因此即使政府暫不公布財政司司長和保安局局長的接任人選,也不會引起社會不穩……。
從來沒有聽說過,少了哪個官員會造成社會不穩,倒是有了一個不稱職的保安局局長和特首,確確實實造成了社會不穩。特首對繼任兩名高官的「心中有數」,「數」了兩個星期還「數」不出來,更足以反映特首的管治不穩。
………………………………………………………
董伯對傳媒說,我們是要做些事,目標不但要將樓價穩定下來,也希望它能夠回升。
除了電視新聞之外,許多報紙(包括經濟報紙)都沒有報道董伯這段講話。因為每次他說要使樓價回升,市場的反應總是下跌。也許下次董伯心裏想樓價回升時,他應反過來說希望它下跌,市場才會掉頭回升。
………………………………………………………
董伯會見傳媒時,表示要請傳媒多「幫忙」,又抱怨傳媒不報道政府的「好消息」。
他真是連傳媒的ABC都不懂嗎?傳媒的職責之一就是監督政府,「防止政府欺騙人民」。因此,傳媒的名言是:「沒有新聞,就是好新聞」。
………………………………………………………
董伯歸咎過去幾年的失誤是「我們嚴重缺乏正面輿論的引導」。
他對「正面」的觀念,與市民不同,也與國際評論不一樣。市民在過去的沙士疫潮中,在提升香港公民意識特別是喚起市民對自由、法治、民主的覺醒中,都深深體會到香港傳媒的正面引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