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山月旦:此之謂人民政府 - 古德明

常山月旦:此之謂人民政府 - 古德明


古德明

董建華、劉淑儀激起香港五十多萬市民遊行示威之後,中共做了兩件事。一是以空前隆重格調迎接董建華上京述職,會見他的包括國家主席胡錦濤、總理溫家寶。二是邀被迫下台的劉淑儀上京,接見她的有國務院港澳事務主任廖暉、公安部長周永康、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賈春旺。為了表明他們對民眾遊行的態度,中共實行畫虎畫皮兼畫骨。
舊中國朝廷任官,則多留意口碑、民情。例如唐朝宣宗皇帝有一次打獵,路上遇見個樵夫,知道他是涇陽人,就問涇陽縣令「為政何如」。樵夫說縣令李行言做官不講情面,獄中強盜即使有軍方奧援,也都明正典刑。宣宗回宮後,把李行言的名字貼在寢殿柱上。不久,李行言獲擢升海州刺史,入朝拜謝,宣宗問:「卿知所以衣紫乎(你明白今天得以穿上三品以上官員紫衣的原因嗎)?李行言說:「不知。」宣宗就把原因告訴他。這也等於告訴百姓:你們推許的官,朝廷特別重視(《資治通鑑》卷二四九)。
明朝末年,常熟縣令鄒守常是個貪官,「到任四月,民即起而噪之」。當地士大夫錢謙益、陳必謙等於是上郡城向巡撫轉達民情。巡撫說:「令雖不善,但到任百餘日而即噪之,百姓無乃已甚乎?」陳必謙不同意,說縣民並不過分:「休說百姓已甚。京山楊父母(京山的楊縣令)在任九載,百姓何嘗鼓噪來?」巡撫認為有理,就罷了鄒守常的官(《柳南隨筆》卷三)。
現在,董建華在任六載,香港市民終於起而噪之,中共的反應和明皇朝卻有天冠地屨的分別。他們殷勤接待董建華、劉淑儀,等於告訴百姓:你們憤恨的官,我們特別愛護。古代皇朝不會做的事,中共做了。他們叫自己做人民政府。
所以,劉淑儀謁見這個人民政府之後,回到香港就再次展現一臉得色。而五十萬人的遊行,在這個人民政府的《中國日報》裏,則變成破壞香港安定繁榮的假民主政客陰謀。
孔子說:「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此之謂民之父母。」這段《大學》章句今天應該改寫了。民之所好,惡之;民之所惡,好之。此之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