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樂壇天后鄭秀文有一首舊歌,叫《薩拉熱窩的羅密歐與茱麗葉》,說的是在九○年代波斯尼亞種族戰火中,在名字來自土耳其語、意思是美麗的古樸山城薩拉熱窩(Sarajevo)裏,「戰鬥要把各樣民族劃開」,一對種族不同、宗教信仰不一樣的青春小情人,卻不怕戰火,雙雙中槍倒地,至死不渝。
故事哀怨動人,但不是虛構。一九九三年五月,在這個戰火危城,塞族少年AdmiraIsmic跟和回教徒少女BoskoBtkic青梅竹馬,立下婚盟,偏偏種族宗教戰火下,兩小無猜的愛情變成罪孽,他們只有逃,逃到薩城的Milijaka河上的小橋,同被射殺,寫下一闋種族仇恨的哀歌。
可是,種族宗教仇恨的哀歌,一闋一闋地寫下去。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人你殺我、我殺你,血腥延綿三年,最近才停了火,兩方總理才握了手,以色列國會卻通過法例,阻遏以巴通婚。
種族仇恨原可有多種形式表達:在波斯尼亞,除棒打鴛鴦外,塞族軍隊還會集體強暴回教徒婦女,要她們替塞族生兒育女,清洗血緣。在非洲盧旺達,是胡圖族和圖西族互廂廝殺;在剛果是人食人,吃異族的肉。在以色列如今用拆散家庭的方法,久而久之,以巴血緣在政治壓力下可能絕緣。
以色列,一個猶太人的國家。猶太人,卻曾經歷過歷史上最殘酷的種族血案,被納粹德國的希魔下令大屠殺,關進毒氣室,種族清洗。諷刺的是,以色列國會似乎忘了在納粹德國壓迫下,縱使深仇血恨,德國還有一個商人舒特拉,盡力救猶太人脫險,說明種族間實在毋須相煎,互相扶掖反見生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