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升值難一蹴即就

人民幣升值難一蹴即就

呼籲人民幣升值的聲音,近日再度成為全球經濟舞台的話題。數周前,美國聯儲局主席格林斯潘才指出,中國政府為了制止人民幣升值而大量購入美元資產的做法,妨礙了中國貨幣制度功能的發揮,而美國財長斯諾亦建議中國政府讓人民幣自由浮動。有資深市場人士認為,人民幣升值有助格林斯潘達成「再通脹」(reflation)的目標,美國企業亦可從中增加盈利。

滲入政治因素
隨着2004年美國總統大選逼近,要求人民幣升值的聲音難免滲入了政治因素。在大半年前,有關人民幣應否升值的議題在華爾街只會引起竊竊私議,但如今差不多每一角落都就此話題議論紛紛。可能肯定的是,在明年11月總統大選之前,美國政府必然會透過種種手段,包括設置關稅及非關稅貿易障礙,迫使中國政府在人民幣升值的問題上就範。
中國龐大的外滙儲備,主要來自外國的直接投資,不少跨國機構以中國作為出口基地,是希望隨着中國日趨富裕,日後形成一個潛力無限的本土市場時,可以飲到頭啖湯。由於人民幣的需求殷切,中國政府幾經艱苦才能把人民幣保持在狹窄的波動範圍內。有分析家指出,人民幣需求龐大,是支持美元滙價的一大要素,因為中國政府把過剩的外滙用來購買一箱一箱的美國債券。
中國的經濟現代化進程中,一些欠缺效率的國營企業將會倒閉,造成職位大量流失,而銀行體系亦會出現大量呆壞帳。中國國家領導層為了避免資金湧入引起社會震盪,現階段絕對不會開放資本帳,讓人民幣自由浮動。中國亦絕非完全漠視其貿易夥伴的訴求,假如大家不善忘的話,自然會記得中國政府在98年金融風暴期間不讓人民幣貶值,換來外界連串的讚賞聲音。

要讓人民幣升值,中國有很多選擇,包括擴大現時的買賣波幅上下限、改用一個較高的掛鈎價,甚至直接讓人民幣自由浮動。不過,所有的選擇均涉及一定的風險。人民幣一旦升值,日後必然會招來更多的熱錢流入,投機人民幣進一步升值的機會。更糟糕的是人民幣升值會減少來自出口的外滙收入,弄致國內需求下降,重燃中國的通縮壓力。
說到底,中國要長久遏抑人民幣的滙價,是不太可能的事,此亦是外界對人民幣升值揣測不絕的主要原因,但若美國基於政治原因而向中國施壓,恐怕會造成「壓力愈大、反抗力愈大」的反效果。

貿易摩擦加深
有曾與北京官員會面的分析家透露,人民幣升值的議題已引起中國領導層的廣泛注意,但他不認為中國會採取任何令人民幣升值的直接措施,反之,他相信中國會藉着允許企業購買外國債券或往海外投資等手段來減慢官方外滙儲備的增長速度,或透過與一籃子貨幣掛鈎的方法來回應外間對人民幣升值的訴求。
中國拒絕讓人民幣升值,會有甚麼後果?最直接的後果自然是與其他的貿易夥伴的摩擦加深。歐洲已宣布不再承認中國「發展中國家」地位,中止給予中國最優惠國待遇;美國紡織界前周亦向貿易官員提出要求,希望政府把中國進口的手套、睡衣和胸圍等紡織品的增長限制在7.5%以內。類似的要求在大選年會愈來愈多,已是不問可知。
2003DowJones&Company,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