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的道理可以很簡單,就是「量入為出」,收入要大於支出。但有些情形之下,會出現支出多於收入的情況。
舉一例子:有些支出是固定的,而且數額非常龐大,例如樓宇按揭的供款;但另一方面,因為經濟環境改變,如近年失業率高企,減薪裁員之聲不絕於耳,原本平穩及穩健的財政狀況,可以因為收入減少而造成支出嚴重大於收入,最後迫得要靠借貸度日。
特別以往銀行發信用卡很進取,市民很容易便可申請到張信用卡,結果信用卡就成了最容易融資的無抵押貸款。雖然利用信用卡透支很容易,但利息卻非常昂貴,年息一般達27%以上。如果每次只還最低還款額,在利叠利的情況下,很容易便會「爆煲」。
當財政出現了問題,發覺欠款根本沒法償還之際,很多人會聯想到破產。今日,社會有個趨勢,就是覺得破產不算甚麼一回事,四年之後又是一條好漢。但破產之後,後遺症可以很多,這未必是一個好的選擇,反而債務重組計劃,或許更能幫助欠債人。
一般欠債人可以選擇的債務重組計劃有兩種,一種就是「個人自願安排」(IndividualVoluntaryArrangement,簡稱IVA);另外一種叫做「債務紓緩計劃」(DebtReleasingPlan,簡稱DRP)。
IVA與DRP的最大分別,就是IVA屬於一項法律程序,收費會較高;而且要由法律專業人士協助,所需時間亦會較長。當然,因為由法律人士協助,所以能成功做到IVA的機會甚大,對於欠債人會較有保障。
至於DRP,則是由欠債人自行向債權銀行提出,商討可行的減債方案。
麥萃才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