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怡專欄:港人之路 - 李怡

李怡專欄:港人之路 - 李怡

自從實行高官問責制後,在政府架構內,已沒有了制衡行政長官權力的力量了,但港英時代留下來的最珍貴資產,是言論自由。言論自由不但使香港獲致金融中心的地位,而且也成為社會上制衡政府的第四權力。
另一個可制約政府的權力,來自專業團體。由於香港市民中,受中、高等教育的中產人士人數眾多,勢力龐大,他們多會相信及尊重專業意見。過去港英時代的「行政主導」,其實就是信賴及聽從專業意見去施政的「行政主導」。涉及交通、金融、醫療、教育等大政方針的修訂,更聘請與香港絕無利益轇轕的外國專業顧問公司作研究及提出可行性評估。而在香港內部,大律師公會、香港記者協會等專業團體的意見,對香港市民的影響力也不容忽視。
此外,儘管立法會議員只有四成由普選產生,但配合由業界普選產生的功能組別議員,立法會也形成不受政府擺布的議員陣營。
這三部份力量的結合,尤其是輿論界的動員,遂導致五十萬人七一上街。
董伯實施「行政獨裁」,圖以霸王硬上弓的辦法,不顧專業團體和大多數市民的反對,強行要在七月九日將廿三條立法硬闖立法會。葉劉淑儀也自以為可以依靠立法會的粗暴多數,闖關而藐嘴藐舌地不願回答議員的詢問,這種行政獨裁對廣大要求講道理、要求進一步諮詢的市民,起了動員他們上街的作用。香港市民終於從《基本法》的現有階段的政制架構之外,找到了以《基本法》賦予居民的基本權利之一的「遊行示威的自由」,作為突破點,用腳來迫使政府作出讓步。

目前香港選民登記以倍數增加。正如前高官任關佩英所說,市民這次要用手來選出可以監察制衡政府的議員。民建聯急忙轉態,表示支持○七年普選行政長官和○八年普選立法會議員,企圖在年底的區議會選舉和明年的立法會選舉中騙取選票。被廿三條立法過程喚醒了的市民,是否這麼容易再次上當?筆者深感懷疑。
倘若明年立法會選舉,在三十席的直選議席和三十席功能組別議席中,挺董保皇派少於三分一議席,那麼在立法會由三分之二的議員通過○七年普選行政長官和○八年全面普選立法會議席,就不難實現了。據《基本法》規定,○七年以後立法會產生辦法,需三分二立會議員通過,行政長官同意,報人大常委備案;而行政長官產生辦法,則需報人大常委批准。但只要三分二議員通過,行政長官若不同意、人大常委若不批准,那就會釀成震動國際的政治風波。
這會是香港人憑自己的腳、自己的手、自己的汗水,走出來的真正實現「港人治港」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