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沙士用高劑量類固醇<br>穗醫生染曲霉菌死

患沙士用高劑量類固醇
穗醫生染曲霉菌死

【本報訊】沙士患者使用高劑量類固醇,有機會感染致命性的細菌。國際權威醫學雜誌《新英倫醫學雜誌》今期刊登一宗個案,闡述廣州一名醫生感染沙士後,病情反覆,需使用較高劑量類固醇,最終患者感染致命「曲霉菌」,全身多個器官受感染,終因腦膜炎死亡。

患者病情反覆
港大微生物學系助理教授黃世賢表示,曲霉菌(Aspergillosis)存在於一般環境,對身體健康人士影響不大,但使用高劑量類固醇、器官移植或患有血癌等免疫力低的病人,有機會受到感染,死亡率甚高。他認為如曾長期使用高劑量類固類而沒有好轉的沙士病人,應注意會否出現伺機性感染,如受到曲霉菌、肺囊蟲等病菌感染。
《新英倫醫學雜誌》刊登一宗由廣州第一軍方醫學院的報告,指一名三十九歲醫生,在廣州一間較小型的醫院任職,曾治療過沙士病人,四月初呈沙士病徵,初時每天使用一百二十毫克類固醇治療,情況好轉,類固醇份量也隨之而調低。
但患者病情反覆,五月初時每天使用四百八十毫克類固醇,但患者已需要插喉輔助呼吸,腦部呈水腫及出血,數天後去世。解剖報告發現在死者腦部、肺部、心、肝、胃及胰臟均有曲霉菌,相信是曲霉菌導致死亡,該篇報告認為在治療沙士時要小心使用類固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