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面與交流 - 吳靄儀

會面與交流 - 吳靄儀

千辛萬苦,董建華終於對會見民主派議員點頭。我自己的期望是有一個新的開始,如果雙方都能心平氣和,實事求是地認真對話,即使第一次會面未能解決問題也不要緊。事實上,最好的預算是根本不夠時間充分討論,因為拂袖而行只需五分鐘,但實質討論則一小時肯定不夠。
但這個期望也是起碼期望,因為如果根本沒有認真對話,那麼形式姿態上的會見,只會令本來願意給董建華thebenefitofadoubt的市民,也被迫接受企圖說服他只是白費心機。
不幸的是,七月二十八日的「破冰對話」其實不是對話,誠意全部來自民主派議員,特首一分一毫的誠意也沒有投入,除了會面之外,沒有打算作任何的交流。我們要提的事,他事前早已知悉,儘可預先準備如何回應。
在政制發展方面,我們三番四次懇切地請他作一些起碼的承諾,好讓我們有好消息帶給五十萬上街的市民,但董先生無論如何也不肯答應。
例如我提出建議,請他先行就基本法是否容許2007年第三屆行政長官由普選產生這個問題尋求法律意見,董先生也不肯答應。其實說一聲「好的」有甚麼困難呢?況且政府無論幾時開始進行諮詢,都需要先解答這個問題,既然一定要做,為何不能承諾現在就去做?
董先生似乎不明白,會面後有好消息公布,是對雙方都有利的,同時更會增加市民對維持對話的信心。今次不是民主派「逢董必反」,是董先生向五十萬人交了白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