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則放寬 與星看齊<br>REITs只准投資本港物業

守則放寬 與星看齊
REITs只准投資本港物業

【本報訊】證監會昨日公布《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REITs)守則》,要求REITs必須在港交所(388)上市,但只准投資本港物業,不過,證監會會成立專責小組,研究設定REITs投資海外物業的基準。地產商對守則反應不一,香港興業(480)會考慮將旗下商場及投資物業以REITs形式上市,但恒隆地產(101)表明無此意。投資銀行界估計,首批REITs會以本地商場為主,因為回報率較寫字樓及住宅物業吸引。

證監會經過5個月的諮詢及研究後,決定放寬REITs守則部份規定,包括將派息比率由原訂100%降為稅後淨收入90%,借貸比率由資產淨值35%改為資產總值35%;守則容許REITs作出回報預測,並可透過特別目的投資工具(SPV)進行房地產投資,令REITs不用繳付物業稅,只須繳納利得稅;REITs的估值由每季改為每年一次,而輪換物業估值師由每2年放寬為3年;另設定關連人士的交易額須少於REITs的資產淨值5%。

30-35工作日可批出
證監會執行董事張灼華預計,如果REITs上市申請資料齊備,可於30至35個工作日批出。她指出,香港的規定與新加坡基本看齊,而投資地域的限制,該會稍後會透過專責小組檢討。她提醒投資者REITs也有風險,例如每年重新估值後其資產值可能下降,影響派息。
摩根士丹利董事總經理劉哲寧及瑞銀華寶亞洲房地產主管MichaelSmith均認為,守則設立地域限制沒有問題,因為很多地方推出REITs初期都以當地物業為主。他們又估計,首批REITs會以回報較佳的商場項目為主。劉哲寧估計回報率5至7厘;Smith則認為介乎6至8厘。

香港興業:可增現金流
部份發展商則表示有意將旗下物業以REITs方式上市。香港興業發展及市務部總經理陳子明表示,考慮將旗下商場及投資物業出售注入REITs,包括荃灣愉景新城、愉景灣商場及部份工貿物業。他指出,設立REITs有助該集團集資,可套現增加現金流,但本港只屬起步階段,仍需積極研究,包括價錢及市場反應等。
九龍倉(004)助理董事黃光耀表示,要視乎實際條款,投資者興趣及集團能否配合,才決定是否推出REITs。他指出,守則修訂的稅務安排,對減低企業稅務開支有幫助。他又建議,當局可考慮放寬投資物業的限制,容許注入海外物業,以增加基金投資彈性。
恒隆地產執行董事吳士元表明,該公司無意參與REITs,因並無集資壓力。他指出,若將物業售予REITs,將令集團控制物業的靈活性大減。他更稱:「恒隆本身已是一隻好REITs,加上有上升潛力,所以不會考慮REITs。」

吳士元:恒隆乃好REITs
他認為,REITs令中小型地產商將二三線投資物業放售,反而大地產商財政充裕,不會輕易將優質資產出售,「我有好的資產不如自己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