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券投資:散戶可認購外匯基金債券

債券投資:散戶可認購外匯基金債券

明天開始,香港債券市場將會揭開另一新紀元,因為本地的官方債券將可為零售散戶提供另一投資渠道──於一手市場直接認購。
官方債券在美國稱為「國庫債券」,在香港則稱為「外滙基金債券」,同為固定息率債券,屬國家級別或當地質素最優良的債券投資工具。
香港外滙基金債券於1993年5月首次推出,以港元報價,除了短期的「外滙基金票據」外,外滙基金債券的年期由2年至10年不等,投資者可向銀行直接取價買賣。自1999年8月起,投資者更可經香港聯合交易所的經紀買賣。
可是,這都是二手市場的交易,屬於發行時便可參與的一手市場投資機會則欠奉。
近日,最為矚目的債券一手市場活動應數銀行的存款證。中國銀行上周推出的零售存款證,在推出的首日迅即售罄,加推部份亦不須半天便被消化掉。這類零售產品往往是預定一個發行額,於一至兩周的認講期內公開給予散戶認購,是否成功獲分發存款證,則以先到先得的形式處理。

用暗標形式競投
至於外滙基金債券的發行形式則有所不同。香港金融管理局作為債券的發行體,一早已訂下具體的發行計劃及安排,如每季的第2個月便會公布下一季的發行時間表。只有預先申請成為認可交易商的銀行,才可以為投資者認購外滙基金債券。但與零售存款證最大不同之處,是投資者在這裏可提出自己願意接受的價格,以「暗標」形式競爭認購外滙基金債券,行內術語稱為「競爭性投標」。金管局從對本身最有利的認購價開始,累計合格金額至發行量為止,然後批出債券予成功的認購者,並按此計算出平均接納價。
由明天開始,這個運作方法將首次局部開放予公眾參與,散戶可於8月1日至8月8日經分銷銀行申請認購。首批推出的外滙基金債券屬2年期,到期日為2005年8月15日,發行額達6億港元,每張債券面值為5萬港元,投標結果將於配發後,由分銷銀行代為通知個別投資者。
當中的一些認購方法,散戶投資者則與銀行將有所不同。散戶沒有機會提出指定價格進行認購,即散戶在申請時不需要提出指定回報率要求,稱為「非競爭性投標」,遞交的申請表格只需標明認購數額。這安排與地下鐵路、九廣鐵路和機場管理局的零售債券相類似。

散戶享優先次序
由於銀行同業仍同時參與競投,所以最後的價格及回報率則仍採用原先銀行競爭投標的方法,按平均接納價而訂定,散戶投資者將按這接納價獲配發債券。但在這分配過程中,零售客戶則可享有較高的優先次序,銀行將被排列在客戶之後。所以,準備於明日參與這批2年期外滙基金債券的一手市場零售投資者,在正常的情況下,可取得貨源的機會較大,而最終回報率則視乎市場情況及銀行之投標結果而定,答案將於8月12日投標日當日下午三時在金管局的網站(www.info.gov.hk/hkma )公布。
(注意:具體條文及詳盡資料請查閱金管局網站的「外滙基金債券:投資者須知」部份)
陳鳳翔
恒生銀行財資服務主管
香港財資市場公會常務秘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