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聲興專欄:地鐵面對政策風險

鄧聲興專欄:地鐵面對政策風險

地鐵(066)將於今日公布中期業績,估計純利將會大跌65%至6.5億元,主要是因為期內物業發展收益下降、乘客量受非典影響而進一步下跌,以及有關遞延稅項入帳手法改變。另外,影響地鐵中期業績的其中一個變數,就是出售國際金融中心二期的盈利會否於中期業績入帳。
非典導致本地及訪港旅客的乘客量大幅減少,令地鐵今年上半年的總客量人次下跌3.3%至3.63億人次,機場快線的乘客人次更大幅下跌30%以上,因此,集團來自鐵路業務的稅前收益料下跌超過10%。由於機場快線乘客量大幅減少,整體車費收入亦料下跌8%。除了非典疫症外,本港地產市道持續疲弱,亦影響地鐵的業績表現,估計來自地產相關的盈利貢獻於期內會大幅下挫50%以上,當中物業發展的收益跌幅會較大,租金收入則相對較穩定。另外,地鐵出售國際金融中心二期料可產生超過10億元盈利,但會否於上半年入帳,則仍是未知之數,這個因素亦會對業務表現有較大的影響。

盈利有下調壓力
地鐵將會採用新的會計處理手法入帳,即遞延稅項將要反映在損益表之上,預料亦會影響地鐵的業績表現。不過,上述安排只是會計上的處理手法改變,不會影響集團的現金流情況。至於將軍澳支線於上年8月正式通車,料對今年地鐵的折舊及利息開支有上調壓力。整體而言,地鐵業績料可符合市場預期,但集團未來仍要面對多項不明朗因素。首先,九鐵放棄上蓋物業發展權,將會增加地鐵同樣放棄物業發展權的壓力。由於物業發展對鐵路發展有很大協同效應,同時屬於地鐵其中一項主要收入來源,因此未來集團的盈利將無可避免地有下調壓力。另外,可加可減票價機制在通縮環境下亦增加地鐵票價減價壓力。明顯地,地鐵現正面對很多政策上的投資風險。
鄧聲興
網址:www.etungt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