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沙士」後,廣東省明顯加強對疫症的預警工作。近日廣東沿海一帶瀕臨爆發有毒紅潮,省衞生廳隨即「嚴陣以待」,前日更發出緊急通知,呼籲民眾慎防食用受紅潮污染的有毒海產。
據廣東省衞生廳前日所發出的緊急通知指出,由於氣候等因素影響,廣東省惠州、深圳及香港地區一帶海域,在八月份可能爆發有毒紅潮。省衞生廳要求,各地特別是沿海地區的衞生行政部門,做好預防及控制紅潮的工作預備,特別是向群眾宣傳紅潮出現的原因,以及教育他們不應進食從發生紅潮海域打撈得的海產,和變質腐爛的死魚,而吃貝殼類海產時,亦應割除內臟及清洗乾淨。
省衞生廳同時下令,各地衞生監督、疾病預防控制機構,一旦發現紅潮,可採取非常性的緊急行政措施,禁止市場及食肆採購、加工、經營懷疑受紅潮污染的海產。而醫院若發現有病人因進食海鮮中毒求診,必須即時向上級部門滙報。當局並已要求深圳及惠州兩地,對大亞灣附近海域的海產,加強進行污染監測工作。
今年五月初,珠江口海域曾出現的硅藻類紅潮,情況最嚴重時,覆蓋面積達三百五十平方公里,雖然並無毒性,但仍造成當地多個養魚場兩萬條珍貴石斑魚死亡,直接經濟損失近四十萬元。深圳大梅沙海灘對開海域,隨後亦出現面積達五平方公里的紅潮。
《信息時報》/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