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怡專欄:權力制衡 - 李怡

李怡專欄:權力制衡 - 李怡

稍有一點政治常識的人都知道,權力是需要制衡的,尤其是行政權力。缺乏任何制衡的絕對權力,就如柏楊所形容的,是隱藏着一顆尖端向上的毒牙的金交椅,坐上去的人都會讓毒牙插進他的白胖屁股,過不了多久,他就渾忘了自己是誰,不再願意聽不同意見,甚至把提出不同意見的人視為敵人,把自己的戀棧權力視為上天賦予不可推卻的「光榮責任」。這就是亞克頓勛爵所說的「權力使人腐化,絕對權力使人絕對腐化」的至理。掌握着缺乏制衡的權力的人,最後都變成一個大怪物。
如筆者昨天所述,港英時代的「行政主導」,是有充份的諮詢,也有一定的制衡的。回歸後,若立法會全由市民一人一票選舉產生,對行政權力也會有制衡力量。但只有四成是普選(而且是經過精心設計的普選)的立法會,無法制衡行政權力。高官問責制推行後,更連在政府內的政務司司長、財政司司長統帥公務員隊伍的權力都削去,使大權集中在行政長官一人身上。再通過行政會議的組成控制了立法會的多數,於是行政長官就可以肆無忌憚地行使權力了。

香港目前所實行的行政獨裁,甚至連中國大陸的一元化領導都不如。一元化領導至少有一個黨委會,中央也有一個政治局常委,無論中央或地方,第一把手在行使權力時還多多少少有點掣肘。但香港目前的行政獨裁卻是沒有任何掣肘的絕對權力。
如果行政長官是一個具極強能力而又有壓倒所有行政高官的威望的強人,那麼這種行政獨裁還會運作得稍好。可惜我們的董伯既無能力又無魅力,高官中除了幾個馬屁精之外,可以說沒有一個人從心裏面服他。再加上他確實能力平庸,同時抓兩隻兔子已經是為難他了,更何況要用十隻手指加十隻腳趾去按住二十隻跳蝨,他早已動彈不得了,對任何反應又豈能不慢九拍?

設有常任秘書長的各個政策局,由於過去對公務員的嚴格訓練,故在實行「技術性管理」方面,還能保持較高的行政效率,但也在走下坡了。至於沒有設常任秘書長的如財政司、政務司等無兵司令,你要他們怎能有所作為?梁錦松連接納專家的意見,把上市審批權從港交所移往證監會,這樣簡單的權力都在董伯的施壓下打回票。筆者深信他早已做得意興闌珊了。廉署對他買車事件的調查,只是駱駝背上的最後一根稻草而已。
在目前由一個無能無威的行政長官實行行政獨裁的情勢下,社會上的財經界精英紛紛表態不願擔任有責無權的財政司司長實是應有之義。香港要打破目前的悶局,真正要振興經濟,就非要先從「行政獨裁」回到「行政主導」不可,而民主化更是應立即開始諮詢的政制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