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之見:持小量黃金作對沖

英之見:持小量黃金作對沖

昨日談到不少讀者欠缺組合管理的概念,只會獨立對待個別投資建議或行動,不理解有些投資之間是帶着相輔相成的關係。
要展示這個概念的最佳例子是黃金。現時環球經濟以至資產市場的走勢,其實十分難測,銀根大鬆,經濟卻久未見真正復甦的證據,通縮環境中,原材料價格卻會大升,最近債券價格又忽然大挫。筆者認為在一片渾沌之中,在個人的淨資產裏,撥出部份來持有黃金,是一個應該採取的保險部署,比例毋須太高,五至十個百分點已經應該足夠。
可是當筆者幾次向友人解釋這個理財看法之時,被連環追問的卻是應在金價甚麼時候買入?目標價多少?止蝕位又在何處?完全是要求一套標準的貼士套餐。
將個人小部份淨資產買入黃金,是作一個對沖之用,萬一最壞的情況出現,黃金再次將儲存財富的用途發揮至極點,屆時黃金的升勢將是脫韁的形式,而不是現時大家習慣了的幾成波幅。

炒出炒入非良策
筆者並不希望這種情況會發生,可是眼界有限,未能排除這個可能性,因此才蝕章一點買些黃金作保險。假若一位投資者貪圖短期金價波幅炒出炒入,一旦出事,財富一定沒有保障。
太多投資者的思維只是二分法,選擇只在現金與某種投資工具之間,而看不透不同投資工具之間的相關性。不同投資產品組成一個組合,是可以有奇妙的作用,保本基金便是一個實例。
另一個不為人接受的做法,是長線持有一些資產,香港人似乎除了對樓宇情有獨鍾之外,對其他資產的安全感不高。上一輩不少人長期持有大藍籌致富,現時則連公公婆婆也隨時打算將手上的滙豐(005)壯士斷臂。當然大藍籌暴利不再,可是這種短視心態絕對是投資的大障礙。
以股票而言,往往是需要時間讓公司成長去推動股價,專炒短線不外是博資金流向而已,只要股票能夠由股息帶來現金流,又有增值潛力,長期持有不會是問題。至於黃金雖不會帶來現金流,低息環境中已不是太大缺陷。
黃國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