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要有機制,才可推動人權。」將於後日卸任的平等機會委員會主席胡紅玉坦言,在平機會的四年時間,叫她清楚體驗一個完整機制對推動人權的重要性,在任期內縱使曾與政府對簿公堂,她卻沒有遺憾,抱持的宗旨是「盡忠職守、效忠於法例和受害人。」 記者:陳慧兒、蔡建豪
平機會成立七年以來,不斷推行杜絕社會上形形色色歧視工作。胡紅玉在接受訪問時不時提到「機制」的重要性。她承認,推行人權不能沒有機制推動,特區政府在推行《基本法》23條立法鬧得一敗塗地,歸根究柢正是諮詢機制失敗的緣故。
五十萬名市民於七月一日上街反對23條立法、要求還政於民,當天身在北非摩洛哥出席婦女高峯會議的胡紅玉,對錯過這歷史時刻感到可惜之餘,她不諱言,政府在整個23條諮詢機制「好失敗」,是政府的集體失誤,在未來的再度諮詢要以更大誠意說服市民。「第一次失敗咗,第二次誠意要好強。」她認為,23條是一條涉及人權法例,現時政府是適當時候再考慮成立人權委員會,或可減低市民對法例條文疑慮。
至於成立代表中產的政黨,胡紅玉說是兩年前和一班朋友談起,覺得目前的政黨代表不了中產的利益,所以成立新黨也是時候。「中產以前不想參政,但經7.1此一役,應該知道不參與,日後他們的聲音就不算數。」她說。
七○年已經組織觀察社的胡紅玉笑說自己已無意從政。不過,江山代有才人出,他認為兩位大律師余若薇和梁家傑都大有可為,深受市民擁戴。
四年任期內,平機會在升中派位涉及性別歧視事件上,與政府對簿公堂,更成功「擊敗」政府、更改以往不平等情況,可謂一時佳話。胡紅玉表示,偶爾在街上碰上一些家長,亦會與她閒談,亦會給一些個人意見,當中「有鬧有讚」,她的領悟是「個人去打政府係好艱難」,慶幸平機會在某程度上,替小市民完成爭取應有權益使命。
不過,於7.1大遊行翌晨接獲政府通知不獲續約的胡紅玉坦言,個人感覺上,當日與政府的一場官司,「對續約有一定影響。」但她本人亦早有心理準備離開。至於政府匆匆告訴她合約期滿,她亦有「不受尊重」的感覺。不過,比起去年只有四日通知算是有點進步。
十年前擔任立法局議員時,胡紅玉已開始提倡平等機會,離任在即的她,對提倡平等機會仍然熱誠。她表示,還會關注稍後出爐的種族歧視法例,會與志同道合者在種族歧視法諮詢上出一分力。
胡紅玉最捨不得是甚麼?她說是朝夕相見的同事和人,她計劃先和丈夫,著名專欄作家秦家聰,到柬埔寨一行,然後再作打算將來做甚麼。
提到若董建華再邀請她出任公職,她直言,「要看看自己能否有作用,否則也沒有多大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