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減價機制上下限一成

加減價機制上下限一成

【本報訊】環境運輸及工務局局長廖秀冬昨公布醞釀多時的公共交通票價可加可減機制初步構思,機制實施後,公共交通每次加價或減價會設有上下限,幅度不可高於一成,以減輕對市民及公共交通機構的影響,機制日後亦會推廣至在私營行車隧道實施,但機制落實日期未定。
廖秀冬表示,構思中的機制主要有三部份,包括設立自動啟動機制,現時公共交通只會申請加價,新機制會預先設訂一些可反映成本的指標,如物價指標、油價指標及利息指標等,當指標上升或下降至某一水平時,公共交通機構必須自動申請加價或減價;而每次加價或減價會有上下限,每次幅度不可高於一成,多出的幅度需延至下次計算。
她表示,機制又為公共交通的加價或減價幅度定下價格上限方程式,增加透明度,方程式包括公共交通機構的成本變動,主要有四項,即工資、維修、燃油及借貸利息支出,再扣除各機構部份生產力提高帶來的效益,從而減低加價壓力。

應該立即減價
她希望可與各機構正式就票價機制簽訂協議,並得到立法會三大政黨接納機制的原則,機制會每三至四年檢討一次,落實機制的時間,則視乎諮詢結果而定。
理工大學商業系副教授林本利說,市民對有關機制暫時不要期望太高,因這只是一個參考,而港府與營運商之間,在訂定票價加幅的問題上還要再協商。
民間監管公共事業聯委會發言人蔡耀昌要求,公共交通機構應根據市民承擔能力及通縮情況,立即減價,而在本港累積接近五年的通縮下,公共交通的票價減幅應該接近兩成。
民主黨立法會議員鄭家富指摘港府沒有就機制訂下實施時間表。
九鐵主席田北辰表示,歡迎機制提供指引及增加透明度;地鐵署理行政總裁祈輝表示,調整車費機制與兩鐵合併有關,任何調整車費的公式,都應該成為日後兩鐵董事局在考慮車費調整時的指引之一。
九巴希望機制真的令票價既可加亦可減,以平衡投資者及市民利益;新巴表示,對機制持開放態度,希望機制在加價及減價上會採同一標準;城巴則希望機制可貫徹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