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北官迫貧農借債建別墅

粵北官迫貧農借債建別墅

粵北英德市為建設「第一個別墅式農民新村」,強令當地農民借錢興建每戶二千平方呎的別墅式樓房,結果農戶家家欠下巨債,生活苦不堪言。村民感歎:「早知道這樣,我住窩棚也不住這個別墅。」

位於廣東北部山區的英德市英德鎮高塘農民新村,建有一排排白瓷磚頂、彩釉瓦面的兩層半高別墅式樓房。但是,住在這些樓房的四十二戶農民,全部都是債台高築,很多窮得連孩子也無法上學,不少人屋內最值錢的東西也只不過是一部用了十多年的十四吋黑白電視機。
這些貧窮農戶為何要建別墅呢?一名姓譚的村民說:「是當地政府只講出成績不講實際,硬建了一套造價八萬元標準的別墅騙村民先入住,後還債。村民卻窮得叮噹響,首期三萬元都要靠借。」

「小康關鍵看住房」
村民表示,高塘村九十年代種竹筍每年人均收入有五千元,原本生活過得不錯。但在一九九六年,英德市政府有領導人認為「小康不小康,關鍵看住房」,提出建設「第一個別墅式農民新村」的目標,要求高塘村帶頭興建別墅式的樓房,還規定每戶建築面積要達一百九十八平方米(約二千一百平方呎)、造價八萬元,並且下令「有條件要上,沒條件也要上」,農民借錢支付首期三萬元後,由政府代向建材供應商和包工頭賒帳。
結果,由政府統一規劃、統一設計別墅建成後,來視察的領導小車排了有一里長,不少村民卻欠下一世也還不清的債項。再加上近年當地所種植的竹筍,價格回落,很多村民被迫出城打工,生活苦不堪言;有承建商收不到工錢,被迫破產,也有三人因外出借錢,遇到意外死在路上。
廣州《新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