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籌國企股指數昨日升幅勝大市,達到3%,除與近期炒風轉熱有關外,大型證券行對內地企業的看法改觀,也是利好因素。摩根士丹利上周安排投資者組團,參觀珠江三角洲內15間工廠,並發表看好內地工業股的分析報告。
大摩認為,據其觀察,國內工業化進程,無論深度及闊度都不斷加快,輕工業如成衣、鞋類製品及玩具等出口,雖為國內最早發展的行業,市場滲透率高,發展潛力也較新輕行業為低,但報告認為,中國入世將令部份貿易障礙解除,加上最惠國待遇配額於05年解除,將為該行業帶來新的增長契機。
面對不斷的割價競爭,以及一個發展成熟的市場,報告指工廠之間的發展策略也不同,大型出口商透過與跨國企業或海外名牌聯繫,以維持價格及質素;小型出口商則透過削減勞工成本,以應付價格下跌的壓力,例如廣東省廠家計劃遷廠江西,削減勞工補償五成。
同樣,大摩認為內地的家電(如洗衣機、雪櫃及冷氣機等)行業發展很成熟,每年都面對割價傾銷,而內地廠商將大部份零部件本地化,以降低成本。另外,銷往歐美的產品,零售價可高出3、4倍,令出口的產品業務大幅上升。
另外,製造業興旺,刺激對機械的需求,推動了內地機械製造業的發展。大摩認為,該行業最大的優勢是價格只是海外產品的五至六成,邊際利潤仍十分可觀,但監控技術及軟件應用,仍需依賴海外進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