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一提到大嶼山,自然會聯想起鳳凰山迷人的日出景色、活躍的野生動物、形態各異的植物,其中大嶼八角、大果馬蹄荷及毛葉杜鵑更是稀有品種,這些引人入勝的自然景觀,都可以在漁農自然護理署新書《大嶼最美》中找到。 記者:馮永堅
漁護署郊野公園護理員兼《大嶼最美》作者彭暢昭向記者表示,在大嶼山芸芸景點中,如能站在高近千米的鳳凰山頂,看着橙紅色的太陽在東方緩緩升起的景色,最是迷人。
彭暢昭說,鳳凰山是全港第二高峯,由於地勢高聳,拂曉時分萬道金光從雲霧裏射出,加上朝西北下望是全球最大的青銅天壇大佛,因此在凰鳳山頂看日出是不二之選。然而登上鳳凰山不是易事,故在秋天天朗氣清日子登山會較「着數」。
在大嶼山郊野公園工作了二十多年的彭暢昭形容,大嶼山的每一根草、每一棵樹木都是寶貴資源,一些稀有植物如大嶼八角、心葉球柄蘭及毛葉杜鵑等,全港只剩下數十棵,因此書中只會以圖片介紹它們的特性,不會詳列發現地區,以免市民蜂擁而至,破壞僅存的珍寶。
這本《大嶼最美》刊載了五百幅生態及風景照片,介紹大嶼山的郊遊及生態特色。其中「郊遊篇」介紹鳳凰山徑、七條郊遊徑及昂平奇趣徑的旅遊資料;「生態篇」則介紹島上獨特的生態資料,包括植物、菌類、雀鳥、蝴蝶及動物等。
此外,漁護署郊野公園督察李進歡表示,大嶼山的歷史可追溯至明、清朝,因此書中特別加插數幅手繪圖,以增加讀者對探索大嶼山的興趣。《大嶼最美》在各大書局有售,每本售價一百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