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錦松與葉劉淑儀的離職,所受的待遇冷暖差異甚大,甚至可以說有霄壤之別。
首先是行政長官對二人的評價。董伯在聲明中,對梁錦松只說他「在任期間,盡心盡力……作出了重要貢獻。」但對葉劉淑儀,就說她「表現出色」、有「卓越的才幹和智慧」,有「無比魄力,以及服務特區的熱忱」。
其次是中央親邀葉劉上京,與中央檢察長賈春旺、公安部長周永康、港澳辦主任廖暉話別;親中社團給葉劉送禮、邀宴不絕,送上心意卡、花籃無數,舉辦二千人的送別酒會。
葉劉從北京回港時,也特意對市民的鮮花、禮物和慰問表示感謝,而真正的意思則是以此炫耀她仍受市民擁戴。至於梁錦松,上述一切均欠奉。
其三,即使是非親中人士,無論是民主派議員及一般市民,雖覺得葉劉在推銷《基本法》廿三條時態度惡劣,但不少人認為她身在其位,只是盡責的表現,既已辭職,也就不予深責。反而有不少人讚賞她的剛勇本色。相反,對梁錦松,就覺得他買車事件顯示他誠信有問題,辭職也不值得同情。
對二人的不同際遇,筆者只能喟歎一句:世態炎涼。
董伯和中央當局讚賞葉劉淑儀,不足為奇。因為她在過去六年,確實向中方和董伯「一面倒」,不惜與香港專業法律界、學者、輿論界及大多數市民相對抗,對中央、對董政權,都忠勇無比。香港傳統左派,也從她身上得到忠黨愛國情緒的宣洩。中央在她離職時,邀她話別,既是對她「英勇犧牲」的安撫,也是對香港傳統左派過去盲目挺葉劉的安撫。
但對廣大市民,葉劉絕不是簡單地盡忠職守而已。她就任保安局長的第一個表現,就是在終審法院於九九年一月廿九日作出居港權的終審判決後,她揑造出會導致一百六十七萬內地居民來港的移民潮這個謊言,挑起香港洶湧的民意,於是使特區政府乘勢尋求人大釋法,從而嚴重損害香港的法治。她在推銷《基本法》廿三條立法上,也揑造謊言,把多數市民反對立法諮詢文件說成多數贊成,把立場鮮明地反對立法文件的大律師公會說成是立場不確定。她在立法會上拒絕回答民主派議員的提問,藐嘴藐舌,一副不必討論實行訴諸粗暴多數的嘴臉。她對董伯和中央是盡忠職守,但對廣大市民則是扭曲職守,強姦民意。她絕對是一個只懂得一味依附權勢的人。
至於梁錦松,他在買車事件中確有誠信問題,他本人和董伯的處理自然也極為缺乏政治智慧。但除此之外,他沒有在大政上欺騙過市民。而且,據李鵬飛所說,他對於發展香港經濟,有一個相當有見地的藍圖。只不過在董伯治下,他的抱負無法施展,最後更要慘淡下台。對於一個有使命感、有抱負,想為香港做點事的人來說,真個是「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