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專題:<br>CEPA救活港產電影

星期日專題:
CEPA救活港產電影

中港達成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協議(CEPA),港商獲得中央的支援比預期更多及來得更快,多個行業都亮起綠燈,其中電影業亦是受惠者之一。業界對CEPA充滿憧憬,他們指出,自90年代中期,香港電影市場開始走下坡,中國已成為他們的希望,打從中國加入世貿組織開放電影市場,他們更積極部署。今後,CEPA令他們明正言順進軍大陸。一齣好戲「正式」在這個有13億觀眾的舞台掀開序幕。 記者:何凱兒

緊貿安排規定進口電影將漸進式放寬至每年50套(現為20套)、港產片更沒有配額限制。香港電影業協會執行總幹事叢運滋認為,長遠對本港電影業有利,但由於CEPA細節仍未落實,加上業界需時摸索內地觀眾口味,故製片量不會因此而激增。
他指出,去年本地製作的電影有70套,(不計數碼DV錄影帶製作的80套),遠低於92至93年高峯期的年產逾200套(未計只賣埠不在港上映的逾100套)。

香港投資算港產片
叢運滋續稱,過往港產片屬進口片,須與外語片在20套的配額內,爭個你死我活,今後能名正言順打正港產片旗號。影協認為,仍須清晰釐定何謂港產片,並建議應從投資角度看,例如香港投資的就算港產片,他們會在未來兩星期諮詢業界,並將意見提交工商及科技局局長唐英年。
中港合拍電影方面,叢氏表示,這類別屬國產片,須跟足國產片的規範,例如劇本審查及不能有多個不同版本,但回報是可在國內發行,視乎片商如何取捨。

不會棄港只顧內地
他認為,CEPA後,本港電影業可能出現根本改變,一些較地道的劇種可能減少,但暫毋須擔心港片商會放棄香港觀眾,只照顧國內市場。
身兼立法會議員的影協副理事長馬逢國形容,CEPA是業界爭取多年的成果。新安排會刺激電影產量和提升質素,至於業者如何才能突圍,他認為要視乎製作人自己的「取材」,相信被內地禁止的題材仍會是過份色情、宗教及政治。他又以《無間道》及《英雄》兩片為例,淨賣VCD版權就收數百萬至千萬元,證明「只要片的質素唔差,錢係可以番到嚟。」
寰宇國際(1046)主席兼董事總經理林小明指出,去年已覺察內地電影政策(例如發行制度)出現變化,故早作部署,其中光碟製作及分銷,正在內地物色購併或合作對象。

有助增產提升質素
開拍電影方面,他表示,寰宇一直「多產」,去年市道極差仍製作6部,今年耗資約2億元開拍12部電影的計劃不變。選材方面,林小明謂,寰宇一直以商業片為主打,今後選材無特別避忌,除維持不拍政治題材外,某些題材可能形式有變,如將鬼片規模化成為驚慄片。
早在10年前就以外資身份打入內地市場的美亞娛樂資訊(391),其董事總經理唐慶枝謂,隨着國家開放,內地觀眾口味以至消費力,也日漸逼近香港,以在7月3日中港同步上映的合拍片《新紮師妹2》為例,5場「見面場」(即影片主角與觀眾見面加播片),就算每張飛150元也全數售罄,兩地票房合收4000萬元,反映只要夠質素,不愁沒票房。

戲院商部署進軍內地
CEPA帶給電影業界的另一商機,是放寬港商在內地投資戲院的限制,讓港資可擁有逾五成股權,因此本港業界正摩拳擦掌,部署如何進軍這個13億人口的市場。
寰宇(1046)主席林小明表示,早於去年已部署在廣州,開設一間有6至8個銀幕的戲院,投資額的多寡,將視乎戲院的規模和位置,但保守估計「最低消費」也需1000萬元,有關的磋商仍在進行中。他表示,選擇廣州是因為對當地熟悉及鄰近香港,之後他們會部署逐步進駐其他大城市。
美亞集團(391)董事總經理唐慶枝亦表示,北望神州的策略也包括發展戲院事業,但相信最快也要1年後才成事。
UA綜藝院線院務市務經理黃韋琪則表示,該集團一直以「寰藝電影城」品牌,在重慶、上海及武漢經營4家戲院,並一直有意將業務擴展。她相信CEPA的簽訂,將加快集團擴充的步伐。

唐慶枝指4月份電影光碟銷售升了幾成。

黃韋琪指戲院再減價的空間不大。

林小明正部署在廣州開一間有6-8個銀幕的戲院。

少林足球

警察故事4之簡單任務

無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