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新語:國企股變數仍多

投資新語:國企股變數仍多

港股經過兩個多月升浪後,過去一星期,無論藍籌、紅籌或國企股,均跟隨美股下跌,不過以年初至今的累積升幅計,3類股份中仍以國企股的升幅最大,從年初累積至上周五計,國企指數分別跑贏恒生指數及紅籌指數約3成。
現時市場上仍然有不少投資者相信國企股尚有很高的投資價值,但筆者站在投資者角度來看,除部份國企股如能源及基建類別外,其他的只可以作投機買賣,原因是今次國企股之所以出現較以往持續而大幅的上升,主要是受惠於市場投機人民幣可能升值這個因素。雖然國企之業績在經過一連串改革後,已較97年以前明顯改善,但以現時的盈利水平來說,仍很難理解如何去支持偏高的股價。何況現時仍有不少國企之營運水平遠低於海外競爭者,加上國內市場進一步開放,並取消對國企股的補貼,以及多方面的產品在國際價格有下調壓力,國企業績未必可以持續增長,仍然有相當大的問題要面對。

QDII非靈丹妙藥
另外一個能否令國企持續向好的問題,就是能否吸引一些長線投資者追捧。以一些傳統基金經理為例,他們在選擇股份作投資時,除了先了解到該股份的實質財務狀況及其盈利能力之外,同時亦會參考其他類似股份的表現,例如一隻股份股價上升幅度過大時,便會轉而購買業務及營運模式相近,但價格相對偏低的另一隻,所以他們可以選擇其他類別之股份而放棄價格偏高的國企股,因此若國企未能吸引到該批資金,相信很難突圍而出。
至於國內推出的QDII,有人相信可能是吸納這批股份的「長線投資者」,但在低買高沽的基本投資原則下,要QDII資金強行去吸納一些高價股份,完全不符合投資邏輯,試問這些管理基金的投資經理會否這樣做呢?因此,筆者相信在QDII實行後,除非屆時國企股已作出了適當的調整,否則即時在本港吸納國企股的基金不會太多。
鼎康御泰證券研究部副經理 彭偉新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