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香港最熱門的話題自然是「估領袖」遊戲,競猜誰會繼任阿松和葉劉辭職留下的空缺,其中以財政司司長的位置較為矚目,傳聞中的可能人選包括梁定邦、任志剛、馮國經、鄭維健、鄺其志、廖柏偉甚至朱鎔基(!)等等。不過,不管何人接任財政司司長,其成功關鍵是能夠給人信心,相信他有能力解決香港的經濟難題。在這一點上,如果北京的政治現實許可,他本人又肯屈就,朱鎔基倒是不二之選,可惜機會等於零。
還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一眾香港的「候選人」被傳媒問及接任的可能性時,似乎都談虎色變,表現出對加入董建華弱勢政府的興趣不大。不過這恐怕只是一種姿態,表示謙虛或不在乎,從人性的角度,登上仕途始終是中國人光宗耀祖的一件事,財政司司長在北京可能不算一回事,但在香港特區官場卻是炙手可熱的第3號人物,因此繼任人選並不像表面看來那麼難找。倒是新財爺如何去替香港經濟把脈,以及有甚麼絕招去扭轉乾坤,才是考真功夫。
除了港府要為財赤和經濟問題大傷腦筋之外,近年利率低迷,股市和消費市道不振,如何為資金謀求出路,也使到不少企業主管和投資者十分頭痛。
另一方面,雖然樓市也隨着經濟下滑,本港樓價比起高峯期已大跌了7成,在租金調整幅度較小之下,住宅及寫字樓的租金回報已達到4至5厘相當吸引的水平。不過,最能負擔得起物業投資的中產階層不是變了「負資產」,就是被6年來樓市的跌幅嚇破了膽。買一層比較像樣的樓,動輒要過百萬元的資金,這還未計算買樓交易成本高、轉手相對不容易以及樓價再大跌的風險等因素。可見小投資想在租務市場分一杯羹,並不是那麼輕而易舉的。
那麼有沒有可能投入幾萬元本錢也可以分享租金的較高回報呢?答案是可透過新推出的地產投資信託基金(REITs)來入市。最近房委會打算將旗下的商場和停車場分拆出來,以信託基金形式上市,這就是REITs的一個例子。私人機構方面,長實(001)分拆旗下商場到新加坡上市的置富產業基金(FortuneREIT)也是一個例子。本港證監會(SFC)方面也加快了審批REITs的細則,預料本星期會有公布。
REITs既照顧到小投資者希望直接參與地產租務市場的需要,也解決了發展商在樓市不景時期要出售現有商場套現去發展新項目的技術問題,形成雙贏的局面。如果SFC在稅務優惠、投資地域限制、投資年期等方面作出合理的安排,不難使REITs成為港股的明日之星。
姚遷 泛德國際投資董事
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