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准在港辦人民幣業務

銀行准在港辦人民幣業務

【本報訊】去年初經前人民銀行行長戴相龍率先曝光的本港人民幣存款服務,昨日在特首董建華宣布中央給予的一系列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CEPA)優惠內,正式亮起綠燈,中央正積極研究,允許香港銀行在港試辦離岸的個人人民幣存款、滙款、兌換及信用卡業務。據悉,有關安排是特首在七月一日溫家寶總理來港時提出的,並在上周上京述職獲得「回應」。
銀行及證券界對新措施表示歡迎之餘,更關注在港吸納人民幣存款後,其拆放渠道如何安排,若有關資金能拆回本身的內地分行,則肯定有助減低資金成本,至於其他如信用卡及滙款業務,業界認為實際利益有限。市民則多了一種有升值潛力的「外幣」高息存款的選擇。

倘設離岸中心港獲優先
另外,特首同時宣布,中央同意在將來具備開辦人民幣離岸業務條件時,優先考慮在港開放。不過,財資市場人士相信,由於此舉牽涉人民幣資本帳開放及結算系統的配合,故准許本港離岸經營人民幣買賣業務,不可能短期內成事。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馬時亨昨出席銀行公會會議後表示,有關優惠的細節,將由金管局負責統籌,至於推行的時間表,仍與中央政府磋商,會盡快落實。

盼資金能拆回內地分行
金管局總裁任志剛說,允許本港銀行在港試辦人民幣業務,對本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發展,以及中港經濟融合均有利,該局與內地有關當局就此課題,已商討了一段時間。據悉,該局會繼續與人民銀行及外管局,就落實具體條款會晤。
銀行公會訪京團於01年底首次向中央提出,參與人民幣離岸業務的構思,公會主席柯清輝表示,上述措施可讓業界拓展新業務,因人民幣利率較港元高,又有升值壓力,相信客戶會喜歡人民幣存款。他期望,該局與人行能在年底前落實細節,公會暫定11月中旬訪京,討論有關安排及人民幣資金回流問題。若人民幣存款的需求增加,他不擔心會對聯滙構成影響。
東亞銀行(023)主席兼行政總裁李國寶對安排表示歡迎,但香港要成為人民幣離岸中心,最快要一兩年時間,柯清輝則預期,要待人民幣接近自由兌換時才具備條件。
吳玉欽證券副總裁陳昔典說,若資金只許拆回予人行,意義不大,若能拆回內地分行,則可減低對高息同業資金的倚賴,目前人民幣定存與同業拆息相距近1厘。

馬時亨:盡快與中央磋商細節。

柯清輝:有利銀行拓展新業務。 程志遠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