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受到颱風影響,本港現貨及期貨市場昨日延遲半小時開市,現貨市場又因為交易系統改由人手啟動需時,較期貨市場再遲兩分鐘開市,一度令市場人士不知所措,幸而沒有出現混亂。
天文台昨晨除下8號風球,港交所(388)宣布延遲半小時開市,不過,市場人士在10時半卻無法輸入指示,兩分鐘後,系統才恢復正常。港交所在收市後發表聲明解釋,由於市場未能於正常時間(上午10時)開市,交易系統要改由人手啟動,所需的預備時間較原先預計長,故延遲了兩分鐘。港交所對事件引起的不便感到遺憾。
聲明指出,由人手準備開市必須輸入若干數據,處理需時,再加上港交所有主板、創業板等多個市場,由人手啟動系統開市的過程較為繁複,因此,正式開市的時間未必能夠十分準確。港交所會要求有關部門提交報告,檢討現行人手啟動開市的程序。
港股連跌3日後輕微反彈,恒指收報9923,升22點,但大市成交則縮減至68億元。即月期指收報9915,低水8點,成交合約2.2萬張。國企股午市也止跌回升,江西銅業(358)收1.6元,升3.23%;馬鞍山鋼鐵(323)收1.59元,升2.58%。
聯交所資料顯示,大通摩根上周五增持中石化(386)2300萬股,但減持中國鋁業(2600)1110.8萬股及首都機場(694)533萬股,再在本周一減持鞍鋼(347)85萬股。
怡富資產管理投資服務總監羅卓夫建議減持港股,認為部份藍籌股已累積一定升幅,並預期商廈租金有下調壓力,故難以對地產股樂觀。不過,他看好部份具有出口成份的中型股,例如創科實業(669)、思捷環球(330)及新興光學(125)。
另外,中文大學最近進行的商業信心調查顯示,81%被訪者認為,香港整體經濟環境變差。中文大學經濟系副教授關焯照在6月15日至7月15日,以問卷形式成功訪問37家上市企業的主席或行政總裁,結果顯示,只有3%被訪者認為,目前香港經濟環境較6個月前變好,下降13個百分點;認為變差的則高達81%,上升56個百分點;其餘認為一樣。
至於未來6個月的經濟表現,有46%認為會轉好,較上次調查升21個百分點,而預期與6個月前一樣和轉差的,則分別為30%和22%,餘下2%表示「唔知道」。調查得出的商業信心指數,較半年前上升14.3分,錄得96.6,料本港經濟很快從谷底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