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有一天,正當你閒坐家中時電話響起,來電者自我介紹,原來是一間外國金融公司的營業代表。他不斷游說你投資於一隻即將在美國上市的股票。你會怎樣做?
當心!來電者可能是經營「鍋爐室」的騙徒,試圖誘使你參與一些無中生有的投資。
所謂「鍋爐室」,是指一群濫竽充數的推銷員,藉自薦電話及採用高壓推銷手段,游說投資者購買他們所推介的股票。證監會過往接獲過不少外國投資者的舉報,表示曾經收到一些自稱經紀的自薦來電。這些經紀聲稱所任職的公司提供投資服務。這類公司一般會向甲地區的投資者,聲稱公司在乙地區營運,實際上卻是利用乙地區秘書服務公司的通訊設施來運作,又或透過乙地區的銀行戶口進行交易結算,以營造公司在乙地區經營業務的假象。事實上,這些公司往往是在丙地區運作。
最近,證監會發現鍋爐室有把目標轉移到香港投資者的迹象。要避免成為受害人,緊記以下鍋爐室經常採用的典型手法:
騙徒只會透過電話及電郵接觸投資者,從不與投資者見面;經紀聲稱代表一間辦事處設於發展中國家的投資公司,並繪影繪聲地吹噓公司的業績,輔以精美的宣傳單張和內容豐富的網頁,以博取投資者的信任。
騙徒會推銷冷門又複雜的投資,或者一些交投疏落且市值甚低、或在美國場外交易的股票,甚至聲稱可以提供某些即將在美國納斯達克市場上市的股票,騙徒甚或提供折扣優惠。他們可能佯稱有關的股票投資限期無多,藉以催促投資者在短時期內要把款項存到一個海外銀行帳戶。
為博取投資者的信任,部份鍋爐室可能會向投資者發出帳戶結單,甚或股票證書。當投資者想出售股票時,卻與經紀及有關公司失去聯絡,遍尋不獲。更糟糕的是,投資者會發現手上的股票證書原來是偽造的。
鍋爐室經營者可能對受害人進行連環詐騙:他們在原來的經紀行消失後,會佯稱代表另一間經紀行,聲稱可協助受害人出售先前購入的股票,但要先將一筆費用存入某個銀行帳戶。就這樣,不幸的事件一再重演。
由於鍋爐室經營者在「虛擬辦公室」營運,在香港沒有經營實質業務,所以監管機構實在難以取得具體的證據及查出他們的身份。除非在若干情況下,證監會能夠行使調查權力,否則在收集有關鍋爐室經營者的銀行帳戶的資料方面,亦存在若干限制。
為警惕投資者免墮騙局,證監會在其網站(
證監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