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安局前局長葉劉淑儀在她退下火線的最後一天,選擇到北京和中央官員話別,的確與眾不同,怪不得葉太在左派陣營那麼吃得開和受歡迎。
據葉劉淑儀的解釋,她在過去的七年工作中,與中央的相關官員緊密合作,故此上京話別;而她是應中央政府的邀請赴京。不過,明眼人都覺得葉太此擧有「示威」的意味,因為與她會面的官員都非等閒之輩,有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賈春旺、有公安部部長周永康,還有港澳辦主任廖暉。至於北京,也藉機有意無意地向港人傳遞訊息──中央政府認同這位特區「悍將」的做法,並對她的離開感到可惜。
在《基本法》23條立法過程中,葉劉淑儀作為香港特區政府的主事官員,既不重視搜集民意,也不重視溝通民情,更不重視專業意見;在是否以白紙草案諮詢的問題上,她是寸步不讓;最後造成社會強烈分化,甚至將立法維護「國家安全」這樣嚴肅的問題變成一場意氣之爭,誰夠票就誰得勝!結果導致五十萬港人上街表態,令特區政府陷入回歸以來最嚴峻的管治危機,葉劉淑儀難道一點責任也沒有?
在正常的情況下,一位問責局長無論如何忠誠、如何勤力,到了如斯地步也應引咎辭職,偏偏特區政府的首長董建華卻不求問責,多次挽留;現在,葉太像是有憾地離開,因為她未能完成立惡法的任務;這樣,港人就更有憾,因為要看着葉太揚威耀武地下台,好像是香港負了她一樣。這就是董建華為特區樹立的新文化:是非不分、黑白顛倒、偏聽護短。
葉太走了,她的行徑作風已成過去。接下來重要的是誰接手推銷23條的工作;當局有沒有好好吸取教訓?特首是否真正洗心革面,改善他的施政作風?對此,我們是不樂觀的。正如大家可以看到暫時代替葉太上陣的署理常任秘書長湯顯明在立法會《國家安全條例草案》委員會會議上渾身不自在,連做不做調查也諸多推搪,不是說沒有立法時限嗎?不是說要真正諮詢嗎?為甚麼在第一天便擺出一副「多此一擧」的姿態?就是因為董建華根本認為葉太沒有犯錯,沒有錯誤評估民意。
23條立法的諮詢工作必須由頭做起,必須是有誠意地去做,不需要迫切。我們要的是一條港人可接受的《國安條例》,這是《基本法》賦予的權利,誰也不能剝奪。或許上一個回合的戰況太激烈,湯顯明還有陰影,既然是不能作主,就不應作主,等新局長上場再算好了。
(圖)葉太在退下火線的最後一天,選擇到北京和中央官員話別。 黎樹雄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