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對於家具、飾品的講究,並沒有因為泡沫經濟而減損。上月在東京國際展覽會場舉行的東京家具展「AmbienteJapan」,來自全球20餘個國家、200餘個家具、家用品專賣品牌,遠道而來為的無非是要打入日本市場。
雖然名之為「東京家具及家品展」,事實上會場內明顯是日用品、擺設及裝飾品居多。
其中一位參展設計師Klaner表示,近年日本物價略為下滑,但日本人崇尚名牌的心理卻始終沒變過;無法購買大型家具物件時,一些具創意而價錢又不算貴的小型產品,最能吸引消費者。
專門設計教堂外牆掛鐘的歐洲老牌子GeorgRauscher,在其攤位內展示了一座售價高達11萬港元的古典機械鐘,Rauscher家族經營者Christine表示:「我們的產品鎖定了有錢人為目標客戶,一般人消費不起,兩者營業額比重分別為9比1。」
會場中最容易吸引買家駐足的是「創意產品」及「專注性產品」。「創意產品」讓群眾流連不去,許多人站在歐洲設計師MattiWarker猶如蒼蠅眼般的作品前面苦思:「這是甚麼?」研究一番後才發現是設計師對「暖氣爐」的演繹。
還有吃螃蟹用的銀色箝子、談心休息的充氣式太空人房間、超大型酒杯……都讓每一位參觀者忍不住佇足參觀。
「專注性產品」則主要吸引真正會落定單的業者,專賣鐵陶鍋的日系品牌LECREUSET擺滿色彩鮮豔的家用鍋具,從炒菜鍋到湯鍋一應俱全。
其他如法國160年老牌胡椒罐品牌Peugeot,小小攤位裏擺滿木製、銀製等上百種胡椒罐;德國玻璃製品Stilglas、泰國金飾Cubic,只專注一種產品的經營方式,因着其獨有性,反而讓這些品牌更有機會把市場拓展到海外。
台灣《蘋果日報》記者:潘怡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