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卡拉OK招工,應徵者當中大專生佔了百人。在K場打工,又何須耗上四年工夫唸大學?
這叫我想起幽默大師林語堂的女兒林太乙。在《林家次女》那本書裏,她說當年在美國中學畢業,是全校五名優異生之一,她爸卻居然不要她上大學,叫她去耶魯教洋鬼子中文,拿二百元的月薪。是害怕挨到大學畢業後她會找不到事,枉讀了書?
林語堂本人倒不光是博士,還是榮譽博士,可覺得為了學位而入學,得不着讀書的樂趣。興到拿起書來讀,像李清照和老公那般邊吃水果,品佳茗,邊校經籍,才叫過癮。可仰視浮雲,放開心胸,能有煙有酒,以助雅興,才稱得上讀書。入學但求學位,將學問變成交換商品般的東西,那不叫讀書。
他所說的讀書,實在浪漫透頂,今天倒顯得不切實際。他教子的方法亦別具一格,像沈從文一樣,認為整個社會正是個大學堂,甚麼都該見識一下。他竟帶林太乙去叫局,讓她知道歌妓幹的是甚麼活。不上大學,結果林太乙還是當上作家,兩頓皆飽。傅雷也不讓兒子上學,結果傅聰依然當上鋼琴家。只是像他們那麼走運的名人兒女,百中無一。
在林語堂眼中,最優異的學生亦不過是善解人意「教員腹內的扁帶蟲」。我也曾是這樣的寄生蟲,只是慶幸今天不必擠在K場外那千人應徵的大隊裏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