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闖西貢大灣沙灘擱淺,拯救無效被人道毀滅的小抹香鯨,昨日被運到萬宜水庫西壩附近的「北面角」埋葬。雖然沒有進行任何儀式,亦稱不上風光大葬,但在過程之中,有數十名青少年在旁默默守候,送牠最後一程。 記者:徐雲庭、黃秋豪
【本報訊】運載小抹香鯨的躉船,前晚從牠卧屍的西貢大灣沙灘拖走後,昨晨停泊在萬宜水庫西壩「北面角」海邊。據稱,該處方便躉船泊岸,並有足夠空地作小抹香鯨的「安身之所」,故選擇為小抹香鯨墓穴。由於該處亦臨近創興水上活動中心,在整個下葬過程中,一直有在中心參與活動的青少年圍觀,依依不捨向牠送別。
昨晨九時半,躉船工人用帆布帶綁着鯨魚,然後用吊機將牠吊起,送到岸上,負責研究該條小抹香鯨的香港鯨豚研究計劃總監洪家耀,率數名工作人員在場等候,進行為時三個鐘頭的檢驗、解剖工作,小抹香鯨最後證實長八點七米、重六公噸。
他們帶備鋸、刀等工具,並戴上手套,割去鯨魚的一對胸鰭、四隻牙齒及皮膚脂肪組織。洪家耀稱,胸鰭在鯨魚進化前是一對手,具有研究價值,同時胸鰭的骨骼細小,恐防在腐化之後滲於泥土不易尋找,故先將其割下。
另外,鯨魚尾的骨骼亦同樣細小,他們試圖用鋸將其鋸斷,不過鯨魚韌帶過於堅硬,始終無法將魚尾割下,最後只有放棄。而牙齒將切片化驗,以確定小抹香鯨的年歲,研究結果亦會交外國海洋動物組織參考。
在專家解剖期間,漁護署聘用的一部鏟泥機及兩部泥頭車,在旁邊空地挖了一個十二米長、六米闊及兩米深的坑,作為小抹香鯨的墓穴,工人並在坑內鋪上魚網。到中午十二時,專家解剖工作完成,泥頭車用帆布帶將鯨魚拖入坑裏,工人用魚網包裹魚身後,鏟泥機推土將坑穴填平,從此小抹香鯨埋於黃土。
洪家耀指出,在坑內放置魚網,確保以後骨骼容易尋回,小抹香鯨埋在泥土,至少一年才會腐化,還要視乎雨水及泥土濕度,可能需數年時間,鯨魚才完全腐化剩下骸骨;他們會每隔兩個月前往檢查一次。將來小抹香鯨的骨架標本,將用作公開展覽及研究。
關於今次拯救小抹香鯨行動失敗,日後有否改進的地方,他表示,拯救行動按既定的程序處理,各方面已經做到最好,可以改善的空間甚為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