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開始留意「梁振英現象」。無論官場、商界、政圈,提起梁振英,十個有九個評語都不好。但再問下去,請這些對梁振英仇深似海的人列舉梁氏的罪狀,對不起,從來沒有人(起碼我沒有聽聞)可以具體說明。
大部份人會衝口而出說:「八萬五就是梁振英搞出來的!」但究竟梁振英何時、何地、怎麼樣把八萬五搞出來?就沒有人有內幕消息。大家言之鑿鑿的佐證是:九七年初,董建華以候任特首身份委託梁振英研究樓市問題。
大家又說:「請看一看梁振英的極左言論。」梁的保守取態毋庸置疑,但部份批評梁振英的人,政治取向不見得比梁振英開明。一面倒支持中央和董建華的,更加不是梁振英獨家專利。為甚麼其他人沒有梁振英那麼犯眾憎?就以曾憲梓來說,起碼左派中人就沒有批評他,但梁振英卻成功地「凝聚」所有派別,「一網打盡」反對他。
我嘗試歸納總結:梁振英確實犯了眾憎,這是一種觀感、是一種憂慮,多於經驗總結。
舉目在官場、商界、政圈四望,實在見不到誰是梁振英的朋友,但敵人卻多到數不清。難道這正是他令人害怕之處?他與所有人都保持距離,沒有人可以看得透他。套用在他身上最多的形容詞是:深沉。尤其,他行情看漲,更加得人驚。
傳出梁振英是第三屆特首熱門人選後,倒梁運動更是一浪接一浪,目不暇給。最近,梁振英終於改變策略:當大家都說他是縮減商台牌照至三年的始作俑者,他高調發表聲明澄清。
明顯,他不甘心、或者時間已不容許他被動挨打。做法可取。起碼,講清楚,立此存照。
(圖)梁振英成功地「凝聚」所有派別反對他。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