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家寶總理的「四個依然」,只有第三個「依然」,語氣較堅定,也顯得較有信心。第三個是:「我依然相信『一國兩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是任何力量不可動搖的」。其他三個「依然」,就沒有「不可動搖」性啦。
為甚麼對「一國兩制」會有這種「不可動搖」性呢?原因有三:一、「一國兩制」除了在香港實行之外,也在澳門實行,而澳門就相當順利和成功,至少沒有老是要麻煩中央領導人出言「挺何(厚鏵)」,也沒有必要說「依然相信」而實際上是存在不相信因素的這種話。二、儘管香港在過去六年亂紛紛,董政權劣績斑斑,但北京對香港內部事務基本上沒有干預,香港的自由、法治也基本上得以維持原貌,這一情勢大致受到包括英美等西方國家在內的正面評價。三、香港市民儘管對董政權的不滿與日俱增,但民調顯示,絕大多數市民對北京在香港維持「一國兩制」的信心,多年來並未下降,反而是有所增加。
未來發展當然還可能有變數,但至少到目前為止,上述三個因素已足以使溫家寶表示對「一國兩制」的信心「不可動搖」了。
既然香港市民、國際社會,都沒有懷疑北京實行「一國兩制」的決心,何以溫家寶又對「一國兩制」用上這麼重的語氣呢?
溫家寶的話,是針對台灣說的。因為,台灣政界與社會輿論儘管過去對香港為廿三條立法,都漠不關心,但自從七月一日香港爆發大示威後,台灣就突然關心起香港的廿三條立法了,而關注的重點,都集中在「一國兩制」這一點上。陳水扁說,香港人從對「一國兩制」的錯誤期待到幻滅,正是激起港人大規模爭取自由人權的動力。——阿扁說的,自然不是事實。事實是香港人對「一國兩制」既無錯誤期待,而至今也沒有「幻滅」。
從陳水扁,到行政院長等執政團隊,從各個基金會以至「中華港澳之友協會」、李登輝擔任會長的「群策會」,都紛紛舉辦研討會、座談會,而議論的重點,仍是針對「一國兩制」。很明顯,香港的大遊行是給予民進黨的好機會,使他們可以將「一國兩制」的議題,作為明年總統大選的宣傳話題,硬說「連宋配」的藍隊支持「一國兩制」而民進黨則是堅決反對的,以此來期望挽回目前選情似落後於「連宋」的形勢。
事實上,藍隊或有個別人曾為「一國兩制」說過好話,但主流意見是反對「一國兩制」施諸台灣的。無論國民黨、親民黨、民進黨都認為,不論「一國兩制」在香港是成功還是失敗,都跟台灣無關,台灣是決不可能實行的。
至於「一國兩制」在港澳的實行,可說既未算失敗,也不能算成功。其原因是:北京極少干預固然是事實,但治港、治澳的班子的組成,並沒有實現民主化,成敗與否端賴運氣。
澳門有幸找到個何厚鏵,而香港不幸卻找到個董建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