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貝理雅,香港民主不用你操心 - 程政

蘋論:貝理雅,香港民主不用你操心 - 程政

英國首相貝理雅真的要多謝颱風「伊布都」,令他有藉口縮短行程,避過和立法會議員會面的尷尬場面,避過了李柱銘和劉慧卿等民主派人士對他的質詢—作為《中英聯合聲明》的簽署國,英國人到底有沒有負起他們對香港道義上的責任?
香港之所以到了二十一世紀,仍要爭取民主爭取普選,翻起舊帳,就是英國在管治香港的一百五十年,沒有為港人設立一套民主的政治制度;直至中國八○年代要收回香港,才急就章推出所謂的「代議政制」,可惜為時已晚。

回國面對政治危機
九七回歸後,港人對英國已沒有甚麼幻想;但是在今次就《基本法》23條的立法期間,港人在特首董建華和北京政府相迫的夾縫下走上街頭,亟須外界及國際社會的聲援,然而作為前宗主國的英國政府卻遲遲沒有主動為港人說一句話。
貝理雅今次回國,可能要面對上任以來最大一次的政治危機,要面對國會及國民的懷疑和不信任:究竟英國同意出兵攻打伊拉克是基於甚麼「準確情報」?伊拉克是否真的擁有大殺傷力武器或者製造的技術?英國武器專家凱利突然死亡肯定掀起波瀾,就算貝理雅在昨日的演辭中再三強調,全球穩定和國家安全的重要性,但這是否出兵他國的充份理由,愈來愈惹人質疑。香港早前因23條引起的爭論,其實也有同樣的質疑。國家安全重要,但人民的自由又是否可隨便犧牲?何況,香港目前絕對沒有迫切需要匆匆立法對付顛覆分子。
貝理雅對五十萬港人和平上街以及特區政府和平處理的稱讚,港人心領了。他形容這是「一國兩制」這制度應付危機奏效之處,就是有足夠的彈性容許不同意見浮現,最終特區政府聽取民意,取消了禁制組織的條文,《聯合聲明》的條文並無受損。

爭取民主要靠自己
這樣的辯解真是虧英國人想得出來。這位當年見證香港主權移交的工黨黨魁還說,英國十分關注香港的發展,對香港的安定繁榮仍很有承擔;但是這種承諾肯定因中國大陸的市場變得全無重量。
禮貌上,港人還是要多謝貝理雅公開支持香港人爭取全民直選行政長官、支持立法會議席全部由一人一票選舉產生;這是《基本法》賦予港人的權利,至於是否在穩定中向前邁進,就不用首相閣下操心了。這是香港人的抉擇,要民主還是要靠自己,香港人已經明白這道理,並且在7.1踏出了第一大步。
(圖)英國首相貝理雅提早離港,避過和立法會議員會面的尷尬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