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報批董民意訴求掌握差

左報批董民意訴求掌握差

【本報訊】特首董建華上周六上京獲八位領導人高調力挺,親北京媒體《大公報》昨日卻發表社評,批評特首接納民意的渠道不健全,以致對民意訴求掌握不足。有學者指這顯示不滿特首漠視民意的不止於民主派,連左派也因他拒納意見而有怨言。
時事評論員劉銳紹指左派報章近年享有的自主性和開放度相對增多,但仍未到達尖銳譴責的程度。城大專業進修學院高級講師宋立功指左派對特首的不滿罕有如此公開,顯示左派人士擔心特首能否處理好管治危機的焦急心態。
《大公報》昨刊出題為「特首廣納民意、必須健全渠道」的社評,直指政府施政未得到民意廣泛支持。文章又將政府數百個諮詢委員會比作淤塞了的血管,婉轉地批評政府如同受淤塞血管影響的大腦一般,「判斷失準、反應失靈」。

習慣諮詢同批人
社評又指特首對民意掌握不足,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特首徵詢意見的對象範圍太窄,「如果習慣諮詢的只是一個比較固定的範圍,來來去去差不多同一批人」,得出的意見必然有局限,不能反映大多數人的訴求。
雖然一般人認為特首只聽左派人士意見,但也非所有左派都有這樣的「特權」。劉銳紹表示以他所接觸的左派,頗多都覺得特首不願聽取他們意見:「特首做到咁,難度都幾高,竟然可以令瓣瓣人都唔妥你。」
政府另一個引起國際傳媒關注的危機,就是財政司司長的人選問題。《亞洲華爾街日報》指梁錦松辭職一周後,繼任人選仍是一個謎,「顯示要找到人願意加入這個十分不受群眾歡迎的政府,及接手嚴峻的財政問題」非常困難。《金融時報》也指董建華在吸引有質素的人才擔當財政司方面有困難,雖然有一大串繼任人名單,但獲認真考慮的候選人卻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