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大遊行,是人民力量的爆發,但如何使一次過爆發的人民力量轉化成為持續的民主力量,是民主派的迫切工作。
我認為,民主派在短期內應該做的,是建設民主專業聯盟。
盧子健
七一大遊行有超過五十萬人參與,因為有多方面的力量動員,其中一股重要力量是專業人士。大律師和醫生號召市民上街,其影響面不但在於他們所屬的專業。市民見到這些平日似乎「高高在上」的人亦被迫上街,感受到不得不參與遊行的迫切心情。
七一大遊行後,不少原來支持國家安全立法的議員轉軚,部份是由於其專業界別內選民的壓力。
有些民主派活動,把個別專業人士標籤為「民主鬥士」或「人民英雄」,其實這樣做對這些人沒有好處,亦對擴大民主運動的團結面沒有好處。專業人士支持民主、宣傳民主,對市民有感染力,是因為他們的專業地位,以及他們作為社會主流精英的影響力。香港民主運動需要的不是更多民主鬥士,而是更多社會主流精英的支持,依賴他們在社會中的威望和龐大網絡,吸引更多市民支持民主運動。
所以,與其把支持民主的專業精英吸納進民主運動,把他們改裝為民主鬥士,在講台上慷慨陳詞,倒不如推動這些精英在專業界別中組織同道中人,鞏固七一大遊行在專業界別中所引發的民主精神,並使其成為有組織的民主力量。
在專業人士中形成有組織的民主力量,在可見的將來對推動香港民主發展還有非常重要的策略作用。
首先,在二○○四年選舉中,有三十席立法會議席由地區直選產生,由於比例代表制的限制,民主派能拿下其中三分之二的議席已經很不容易。
民主派要擴大在立法會內的影響力,以牽制政府及迫使其在政制檢討中增加民主成份,就要盡量爭取餘下的三十個功能議席。民主派要攻陷商界議席不容易,但可集中精力爭取基本上以一人一票產生的功能組別議員。
即使民主派不能直接贏得這些議席,有組織的民主力量也可牽制專業功能組別的議員,使他們的立場不能違背民意。
其次,市民對民主化的支持,與有沒有令人有信心和希望的民主派領袖有密切關係。特區政府的威信在過去幾年一直下滑,但直至最近之前,民主派與民主運動所受裨益不多,正因為民主派領袖未有號召市民的聲望。在廿三條立法的戰役中,大律師公會發揮了重要作用,是因為市民對他們的信心和信任。
有民主政制,市民就可以把無能政府趕下台,但代而上台的是否能給市民信心與希望?觀乎民主派過去幾年的表現,答案是不能夠,因為舊有的民主派領袖不被公眾視為治港人才。如果更多專業人士支持民主運動,在特區現有權貴之外形成一個更有民意的治港班子,有利於強化市民追求民主化的決心。
傳統民主派與支持民主的專業精英,如能分工合作,有策略地擴大民主陣營,其影響力會比只追求表面的大團結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