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電腦計分法 下周開始運作<br>威院瑪麗統一輪候換肝

採電腦計分法 下周開始運作
威院瑪麗統一輪候換肝

【記者梁洵瑜報道】醫院管理局剛完成合併威爾斯親王醫院及瑪麗醫院的肝臟移植名單,並以電腦計分法,統一輪候名冊,下周起運作。如有肝臟供移植,可從電腦名冊中,尋找最優先的病人進行手術。

依危急指數計分
威院去年發生「棄肝事件」後,醫管局今年初,決定統一分別在威院及瑪麗輪候換肝的病人名冊,並初步收集病人資料。但其後爆發沙士,故直至最近用了三周時間,收集病人臨床資料,並參考腎臟移植的電腦模式,統籌一個中央輪候冊。
計分方法主要以肝臟移植危急指數,即膽紅素及肌氨酸等水平計分。分數愈高即愈急需移植,再按血型分開組別。當器官捐贈聯絡員了解有人願意死後捐肝後,即可在電腦系統中,在適合血型中,尋找最高分的病人接受移植。
消息人士透露,若臨床上病人有危急情況,醫管局評估後分配有關肝臟,確保制度公平。或病人急需換肝,但屍肝的血型與病人脗合,醫管局也會按臨床危急情況考慮使用不同血型的肝臟。
經中央計分後,現時有一百零二名病人在輪候肝臟移植。其中若病人的分數超過二十多分,已屬嚴重,排列較優先位置。現各血型內也有二十多分的病人,但亦有部份病人病情較好,只有數分,輪候時間應該會較長。
消息人士說,輪候換肝的病人可向醫生了解自己的輪候情況。

輪候者增加30人
根據今年初衞生福利及食物局資料顯示,去年威院及瑪麗共有七十五名病人等候換肝,但合併後中央名冊人數上升至一百零二人。消息人士不排除是醫生把一些病情較輕的病人,也加入名單內,及沙士爆發期間捐贈器官人士下降,令等候人數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