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之見:股市推動經濟非易事

英之見:股市推動經濟非易事

期指貼近最低位收市,現貨成交又萎縮,整體氣勢大不如前。從投資者情緒,以至企業消息及經濟數據來看,目前斷言市勢逆轉依然是言之尚早,可是幾大市場的主要指數之日線圖則有明顯轉差迹象,就算不是大跌市開端,現時的下跌只屬於健康調整,這個調整應尚要一段時間及過程才告完成,入市策略繼續是造淡為主。
早前建議買入恒指9800認沽期權,是抱着輸光的準備,自然毋須急於撤退,太多股票流入弱手,恒指再跌百多點已足以觸發他們的不安。
地產股其實是較佳的造淡對象,基調仍差,調整相對較少,有謂REITs將令地產商更易實現資產的隱藏價值,但只要看看國浩(053)的長期表現,便明白除非分拆所得用於派息,否則分拆後對母公司股價的刺激,也將是十分輕微。市場氣勢如虹之際,大眾想法盡是由最好的情景出發,可是實例擺在眼前,母公司大折讓是存在已久的情況,不見得會忽然有變。

短暫牛市刺激有限
近期股市暢旺,市面是恢復了生氣,中上環經紀行雲集,酒樓午市是大幅改善了。筆者早前雖然傾向審慎,認為牛氣沖天的情況不會持續太久,但也曾經認真思考一個問題,究竟股市的旺氣,會否反過來成為推動經濟的動力,令到企業的前景也要改變?
答案是有可能,但並非太高機會。股市中獲利的投資者不少,部份消費時會較為疏爽,可是香港的乘數效應一向不高,一般普羅大眾的消費信心偏低。而且不少市民對股票的印象早已是十分高風險的玩意,在這個升浪中嘗到甜頭的小市民,佔人口比例應該頗低。
加上小投資者甚多仍是賭徒心態,不少在股市中豪氣干雲,私生活卻克勤節儉,對投資斬獲沒有太大安全感,又或者寧願滾大資本去搏殺。
除非牛市長期持續,否則以股市推動經濟實在不易。只要看看過去6年港股曾有幾個高潮,樓市只有小小陽春而從無大型反彈,便可見財富效應影響之微,亦引證了買地產股勝於買房地產的現象。
黃國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