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講場:分散投資要放眼國際

基金講場:分散投資要放眼國際

不少香港投資者獨愛港股,取其買賣方便,並對市場較為熟悉,比起要「隔山買牛」投資外地股市來得吸引。這種「愛港」情操,對分散投資反而構成障礙。事實上,投資在單一市場,不僅風險較大,亦會錯失其他市場的回報良機。若能擴闊投資視野,分散投資於國際市場,你便可更有效地兼顧風險與回報。

股市近年表現不濟,債市則一枝獨秀,令許多投資者領悟到,多元化地持有各類資產,才是穩健投資之道。但有效的分散投資策略,不僅在於資產類別多元化,還須包括市場多元化。

經濟周期未必一致
所謂「環球股市持續疲弱」,只不過是對近年世界股市走勢的概括性說法。實質上,環球股市走勢並非一致,基本上取決於每個市場的當地經濟情況;而所有國家亦非處於同一經濟周期──某些國家在近數年來仍有很出色的經濟表現。分散投資於各個市場,道理等同於把資產類別多元化,以表現好的市場(資產)來駕馭表現欠佳的市場(資產),從而降低投資組合的風險及有效地爭取理想的長線回報。
我們過去曾經指出,美股是任何投資組合均不能缺少的一環,現在我們再以美股這個最重要的市場為例,說明單單投資在一個市場的弊處。
首先,美股確實是全球最舉足輕重的市場,但這並不代表它可囊括所有首屈一指的企業。按市值計算,全球首五大汽車企業、五大電子設備公司和五大無線通訊公司當中,美國企業只佔前兩者的一席,以及後者的兩席;而全球每五間家庭用品公司當中,亦只有一間是美國公司。很多優秀的企業都立足於美國境外,假如投資者單單投資美股,便無法掌握這些企業提供的投資良機。
其次,市場的吸引力是相對的,某個市場於某段時間會較其他市場吸引,但這會隨着時間而改變。美股在九十年代表現出眾,市盈率節節上升,相比之下,很多非美國的優質公司,如今既享有良好的增長前景,而估值卻較同級的美國公司更為便宜。美元滙價下滑,對美國出口企業固然有利,但非美國公司卻普遍更能受惠,因為當它們結算帳目時,滙率無形中提高了它們的盈利和資產值。

關鍵在選股不選市
八十年代其他股市的整體表現勝過美股,九十年代美股則盡領風騷,究竟這個交替,會否於今後十年再出現?此點頗值得投資者留意。事實上,亞洲市場在過去數月表現突出,不少分析員對亞洲經濟重拾升軌亦抱樂觀態度,這既反映國際資金的流向,亦說明市場吸引力的相對性,以及分散投資在各個市場的重要性。
然而,投資者採取市場多元化策略時,務須注意兩項要點:首先,這項策略實際並非着眼於市場,而是市場內的企業。大市上升,某些股份的價格卻會下跌,反之亦然。「選股」而非「選市」,把焦點鎖定在各個市場的優質企業上,可讓你有更廣闊的選擇空間,更有機會發掘出能跑贏大市的投資對象。

牆階之外無限風光
事實上,選股是「因」,而市場多元化是「果」。透過在環球市場選股,你便可擁有一個廣闊的投資宇宙,再因應行業和市場等因素考慮風險與回報,細心篩選投資項目,以制訂符合市場多元化效益的投資組合。大部份投資者或須透過基金投資才可達到這個目標,但有關基金的投資大前提仍應是「選股」而非「選市」。
另一項須考慮的重要因素是個人情況。所有市場均有升有跌,但某些市場會較大上大落,並非每個投資者均可承受有關波幅。因此,投資者必須量力而為,選擇波幅適合自己的市場來進行投資。此外,投資者也須注意本身的投資目標年期,部份市場可能需時頗久才能提供理想回報,並不適合投資年期較短的投資者。同時,一般投資者須隨着投資年期遞進,逐步降低股票在投資組合中的比重,但同時應注意的是,在調減過程中,仍須維持市場多元化策略,切勿以單一股市作孤注一擲。
從投資心理學的角度分析,投資者希望擁有安全感,因此下意識地選擇本土市場進行投資,這既可理解,亦無可厚非。但單單投資本土而不考慮其他市場,又是否明智之舉?實在值得商榷。「近水樓台」未必可得月,但牆階之外確有無限風光。能夠分散投資於多個市場,反而可降低風險,提高回報。
富達基金(香港)有限公司
網址:www.fidelit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