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7.1五十萬人大遊行,改寫了香港歷史,也改變了市民對遊行示威自由的評價。港大民意研究計劃昨日發表最新調查指出,經過7.1大遊行,市民對言論、新聞、出版和遊行示威等四項自由的評分明顯改變,前三者得分全部下跌,但遊行示威自由的評分卻較三個月前急升了一分,達到歷來最高的七點四九分。 記者:陳廣慧
負責調查的民意研究計劃主任鍾庭耀認為,7.1大遊行除宣示了市民對特區政府的不滿外,還改變市民對遊行示威的看法。他說:「市民現時高度評價本港遊行示威的自由程度,其實有助促進公民社會的發展和凸顯『一國兩制』的獨特性。」
港大民意研究計劃在本月二日至四日,即7.1大遊行後、政府宣布押後恢復二讀23條立法前,以電話隨機抽樣訪問一千多名市民。
資料顯示,在言論、新聞、出版和遊行示威等四項自由中,遊行示威自由的得分自回歸以來一直最低,以零至十分為標準,得分愈高代表評價愈高,平均只有約六點四分,今年四月也只得六點四九分;但是次調查顯示,7.1大遊行後,有關評分突然急升一分,達到七點四九分,是所有自由指標評分最高的一項(見圖)。
相反,過去得分偏高的出版自由和新聞自由,本月得分卻分別下跌零點一七和零點一六分,分別得分為七點二六和七點二二分;而言論自由更只得六點九七分,在四項自由指標中分數最低(見表)。
民間人權陣線成員李卓人認為,7.1大遊行的正面作用,是市民更加接受以遊行方式,用腳表達意見,但市民必須注意遊行的自由可以隨時被法例所限制,如《公安條例》。
教協會長張文光也感到市民對透過遊行示威表達意見,態度較以前正面和積極。他坦言教協本月就反對學校縮班裁減教員所舉辦的兩次遊行和集會,分別有三千五百和三千人出席,「明顯是受7.1遊行鼓舞,大家更團結參與」。
此外,包括前綫召集人劉慧卿、四五行動成員「長毛」梁國雄、立法會議員陳偉業,以及其他民間團體和學者,昨晚為籌組「倒董」力量召開第二次會議。
據悉雖然部份人士極盼盡快展開新一輪的「倒董」運動,但礙於近期政治局勢不斷改變,特首董建華上京述職後,政治環境又有改變,一些參與者認為應先詳細討論整個政治大環境才作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