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放棄優先滅赤的目標吧! - 盧峯

蘋論:放棄優先滅赤的目標吧! - 盧峯

由於特首董建華先生仍未公布接任財政司司長的人選,各方面對未來財爺人選的揣測已愈演愈烈。我們明白,要找尋一位有能力、民望不低而又能得到董先生信任的新財政司司長並不容易,但若果有關任命繼續議而不決,不僅將令傳言四起,更可能影響本地金融市場的穩定性,我們希望董先生能盡快作出決定。
除了新財政司司長人選應盡快決定外,我們認為同樣重要的是特首及特區政府應重新檢討政府財政政策的目標、應重新檢討○七年達致收支平衡的目標,因為這些目標已不合時宜。

不改弦更張 經濟再下滑
首先應該看到,跟三月財政預算案公布時相比,香港的經濟情況已大為惡化,消費及就業情況都遠比原來的預算差得多,例如失業率已升至八點六的歷史新高,而且仍未見頂;此外消費情況及通縮持續,上月的通縮更升至百分之三點一的今年新高。若果特區政府依然堅持滅赤為主的財政政策目標,並因此而在未來幾年不斷引入新稅或加稅,那只會令消費及投資進一步萎縮、只會令經濟進一步下滑、只會令失業人數更多。
事實上即使在三月份財政預算公布以前,我們已一再強調特區政府不應以消滅赤字作為首要的財政政策目標。因為香港財赤嚴重反映的並不僅是政府的收支情況出現問題,而是整體香港經濟失衡的情況,包括長期消費疲弱、長期投資疲軟、長期通縮等。試想想要不是長期消費及投資疲軟、要不是長期通縮、政府的收入不會萎縮的這樣快、萎縮的這樣厲害。因此,政府的財政政策要做的是如何刺激消費、如何刺激投資、如何扭轉通縮,只要達到這三項目標,政府收入自然大幅增加,財赤便能順利解決。這不是比急於加稅以滅赤好得多嗎?

不棄舊思維 財赤難解決
更何況即使從現實的情況看,要在四年內回復平衡預算已成了不可能的事。這一方面由於經濟復甦動力未明,政府收入未能有多少得益;另一方面則因為特區政府經歷近期的政治衝擊後已沒有甚麼政治資本推動加稅或削減開支等具爭議性的政策,在難以加稅、難以大幅削減開支的情況下,特區政府憑甚麼在不足四年來扭轉乾坤,把每年數以百億元計的赤字消滅呢?我們認為,既然現時的財政政策不管從原則及實踐上都已行不通,特區政府當然該重新檢討○七年滅赤的目標,並把舊思維、過時的想法棄如敝屣!
﹙圖﹚經濟環境已變,滅赤應以刺激投資等大處着眼,而非以削減福利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