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非典型肺炎疫情餘波猶在,本港通縮進一步惡化,上月份的消費物價指數比去年同期下降百分之三點一,是七個月以來最大的跌幅,經濟學者指出,通縮加劇,與非典型肺炎導致失業率上升,以及零售、旅遊業割價吸引顧客有關。
署理財政司司長葉澍堃主持九號貨櫃碼頭開幕禮後表示,通縮情況加劇,主要是非典型肺炎期間需求放緩,商店食肆減價,電費也有回贈,故負增長比率高於預期,但他不肯預測最壞時間是否已過去。政府統計處則解釋,私人房屋租金、流動電話服務收費、進出香港交通費及旅遊費用等項目的消費物價指數,跌幅也有進一步擴大。
在各類消費品中,耐用物品的消費物價指數跌幅最大,達百分之七點九,其次是衣履、雜項服務、住屋、外出用膳及交通等;而錄得升幅的消費品包括煙酒和雜項物品。
中文大學經濟系副教授莊太量表示,非典型肺炎疫情令失業率不斷上升,市民失去消費意欲。現時旅遊及飲食業已開始由疫症的打擊中逐步復甦,但通縮能否顯著回落,仍要視乎失業率的走勢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