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歷史的長河 - 吳靄儀

踏入歷史的長河 - 吳靄儀

然後,歷史嫣然一笑,扭轉了乾坤。先是三三兩兩的聲音,在街頭、食店、商場,陌生人相視微笑:「七一維園見!」然後朋友、同事、家人越來越密商議相約:「你同誰去?」七一前夕,二十五萬人已不是不可能的數字。
於是關懷者與發起人奔走相告:「人數可能高出想像!注意秩序,與警方緊密聯繫!」《蘋果日報》天天刊出遊行指南,警惕參加者:若有人挑釁生事,切勿還口。到時維園中心部份的足球場已有團體租用了做慶祝回歸嘉年華,集合待發遊行人士會逼在一隅,而警方已宣布:只點算從維園出發的參加人數。法律界預約在中央圖書館平台會合,可是預約在同一地點的團體越來越多。為免混亂,臨時加倍增派糾察隊。六月三十日的黃昏,空氣充滿了繃緊的期待。
七一當天氣溫33度。午後一時,圖書館平台已擠滿了人。我們幾個人尋着了法律界的橫額,藉張文光的擴音器,呼喚法律界在身量高䠷的余若薇身邊聚集。關注組的成員都齊集了,大律師公會主席到了,從未參加過遊行的律師會秘書長穆士賢竟然也到了。還有久違的臉孔:已調職他往的同業竟專程趕回來參加遊行;法律界的下一代有學生、孩子,都戴上了七色鴨舌帽,烈日下雙頰曬得通紅,耐心等候。
維園內的大隊出發了,我們仍需等待,直至警方和負責人達到協議,封閉了電車路,讓平台上的隊伍循此路出發加入大隊。持橫額的帶頭人於是拾級而下,黑壓壓的群眾在我們的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