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中國:《蘋果》北上採訪限制 何時休 - 張華

解讀中國:《蘋果》北上採訪限制 何時休 - 張華

前天是《蘋果日報》創刊八年零一個月,意味著北京禁止《蘋果》北上採訪已整整八年零一個月了。這八年,《蘋果》記者在採訪內地新聞時,受盡苦頭,實在一言難盡。但在凜冽北風下,《蘋果》仍茁壯成長,全賴廣大讀者的厚愛和默默支持。現在胡錦濤、溫家寶當政,當是興利除弊、撥亂反正的時候了。

「甲級封殺令」無人敢碰

八年多前,《蘋果》還在醞釀時,北京當權者就透過全國宣傳部門,下達「甲級封殺令」,嚴禁《蘋果》記者北上採訪。官方並沒公布原因,外間則眾說紛紜,有說與《蘋果》屬同一集團的《壹週刊》刊登了嘲諷時任總理的李鵬文章,亦有人指北京不滿《蘋果》老闆黎智英的激烈反共立場。

這個「封殺令」比法庭判決還厲害,是中共以權代法、以言代法的典型。

法庭的判決還有刑期,這個中共頒下的內部指引,卻是無限期執行,不知何年何月方會取消。何解呢?中共每年下發的文件和法規成千上萬,而這些文件和法規絕大部份都已成了「文物」,公布之後,若不出甚麼岔子,再不會有人主動去碰它們。出了大事,官僚們或會想到檢討那些文件。

中共決策只向壓力作反應

而且,一直都沒有具份量的人,為了公義替《蘋果》出頭,犯顏直諫北京。沒有壓力下,或許連當年簽署的領導人,也早忘記了這個禁令。況且,「解鈴還須繫鈴人」,若非簽署的領導人(現在應已退休了)主動提出來,其他人又怎會做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呢?

《蘋果》的遭遇絕非偶然,而是中共制度所然。月前,來自湖北的大學畢業生孫志剛,南下廣州打工,因為沒帶暫住證(非本地居民都要申領的暫時居住證)而被公安扣留,卻在收容所慘被虐打致死。事件被揭發後,舉國嘩然,最後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插手,將實施二十多年的收容遣送制度廢止。若非孫志剛之死被揭發,這個對民工極不合理的制度還會繼續為害中華大地。同理,若沒甚麼大事,《蘋果》的封殺令將永遠有效。

這兩件事告訴我們,中共這個龐然巨物,缺乏自我檢討的機制,沒有自我完善的能力,一定要外界告訴他們:你侵犯了人權、沒順應民意,它才會有所領悟。中共的決策永遠是向壓力作反應,沒甚麼前瞻性可言,這是中國人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