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伯上周六赴京,與其說是「述職」,不如說是在香港一片「倒董」聲中尋求中央「挺董」。而中央領導人在暫時沒有更替方案(或沒有已達成共識的更替方案)之前,「挺董」也是必然的姿勢。若中央不表示「挺董」,特區政府的管理層不是更加紛紛亂?
「港人治港」無民主,不如「京人治港」,其原因之一是筆者過去說過的:港共比中共更左,被欽定治港的港人更要迎合中央領導人,更要不惜犧牲香港這一制去配合中國大陸那一制,反而直接由中央委派京人治港,較會掌握兩制的政策,較有分寸。
除了以上這個原因之外,近幾年無民主的「港人治港」的進程,還讓我們看到一個更難解決的困擾,就是香港特區不斷有各種各樣的人,紛紛揣摩或探尋中央的意向,在得到一點訊息,或其實只是北京某領導人不置可否的意向之後,就以得了「聖旨」自居,向董伯、向特區高官或行會、立會議員炫示,而媒體也紛紛向這些自稱有「高人」示意的人士查詢,並加傳播,於是造成唯上意是從的董政權的施政方向紛亂。
董政權在處理廿三條立法的問題上章法大亂,進退失據,主要就由於受到這種各傳「聖旨」的干擾。
在七一之前,香港市民,行會、立會議員,多數人都相信對三項修訂,董政權是決不接受的,尤其是針對法輪功的「取締與大陸非法組織有聯繫的香港組織」這一條,肯定是中央的意思。而七月九日這個立法的「死線」也應是中央所定。保安局長葉劉淑儀更有這類似的暗示。於是,七一港人上街,基本上抱着「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態度參加遊行。
七一之後,曾鈺成提出「三項修訂,如期立法」,政圈與傳媒,甚至連董伯,大概也相信這是中央的意思。於是七月五日才由全體行會議員站出來宣布這項決策。
然而,自由黨的田北俊,以及立法會議員李國寶、李家祥,卻不透過特區政府和中聯辦,自己上京去探尋「上意」。田北俊獲悉「具體立法條文」和「時間表」都是「特區自治範圍的事」,揭破了民建聯或董政權的「假傳聖旨」,他回港後就作出了一次導致扭轉乾坤的改變。
接下來,人大代表李鵬飛表示,七一晚上,有「直達天庭」的「高人」告訴他,董建華「玩完」。加上梁、葉辭職,於是特區政府高層官員、行會議員都有「樹倒猢猻散」的不穩定感覺。董伯遂在一片「倒董」聲中急急尋求中央支持。
整個發展,都同香港特區紛紛有人揣摩及探尋中央意向有關。儘管中央不想干預香港內部事務,但香港內部的變數,又離不開這種各傳「聖旨」的動作。而且,中央有各種機構,而自稱可以上達「天庭」者則數以千人計。這樣的「港人治港」豈能不亂成一團?中央領導人又豈能不覺得麻煩無比?
七一至今之發展,給予香港人,其實也是給予從政人士的唯一也是最大的啟示,就是不要再聽種種自稱來自「天庭」的「聖意」了。中央已再次表明支持「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那麼我們就用雙腳來宣示,我們要怎樣產生治港的「港人」。
只有民主,才能產生一個毋須事事仰賴中央鼻息的自治政府。
李怡